第1391章 神药(2 / 3)

求,更是令记者无法拒绝。

后者迟疑了一下,将自己的记者证给亮了出来。

杨锐看了之后,就将之展现在了摄像机的镜头中,道:“感谢李记者的关心,我们的确有开发新药的计划,不过,3000万美元的数额是不太准确的。”

“据说你们首期的预算就要1500万美元,计划开销3000万美元,那么,现在最新的预想是多少呢?”李记者一边说,一边用左手招呼摄像机靠前,准备拍摄杨锐的面部特写。

他已经将最低数值卡在了1500万美元上面,不管杨锐再说多少,都足够他来讽刺一番。

杨锐像是看不到摄像机一样,镜头感良好的一笑,道:“3000万美元研发一款新药,实在是太少了,目前国际上,研发一款新药的平均成本在两亿美元左右,就是7个3000万美元的样子。具体到一款药品呢,开发成本总归是要到1亿美元的。我们还没有决定做到哪一步,但是,3000万美元肯定是不够的。”

3000万美元对杨锐来说,其实也差不多够开发一款新药了。其他人多尝试几个方向,成本就要飚上去了,杨锐却是省事不少了。

但是,杨锐是不能承认3000万美元的成本的。

他如果现在承认了这个成本,以后又怎么好卖出高价来?

以国内的制药公司的能力,想要通过FDA之类的申请,简直是痴人说梦。美国人的药品管理制度严格,英国人法国人澳大利人的也不轻松,日本人韩国人更是各有各的套路。

所以,在没有大型的跨国制药公司之前,中国人是很难自己研发一款新药的。

也就是杨锐携诺奖之威,也都是从罕见药做起。

这还是他第二例新药开发呢。

然而,3000万美元对80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却是一个极其具有震撼性的数字了。

对于记者也是如此。

李记者虽然做了许多准备,却是根本没有想到,杨锐竟然会说3000万美元不够。

一款药而已……

“一款药就要3000万美元,会不会太多了?”李记者顿了一下,似乎担心自己说的太单薄了,又加了一句,道:“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国内还有很多的贫困人口,外汇更是稀缺,用来开发一种药品,会不会太浪费了。”

“首先,这是一款能够救活几十万人,乃至数百万人的药品。其次,3000万美元或者更多的开发经费,本身就是外国公司的。我们用这笔外国投资,反而能赚到一笔钱,不仅能用于进一步的科研,还能帮助国内的企业发展,何乐而不为?”杨锐反问力度并不大,逻辑却是一环扣一环。

记者沉默良久,道:“原来如此……这果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杨锐也沉默了一下,心道,不愧是记者啊。

黑新闻做不出来,准备转型了吗?

杨锐沉重的点点头,道:“我们科研工作者,面对的国际竞争是很激烈的,要与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和制药公司竞争,却得不到同样的经费和设备支持,只能自己想办法,尽可能的拉近与国外同行的距离……”

“杨教授太辛苦了,对了,这款新药是用于治疗什么疾病的?”记者此时才想到去问药。

“我们边走边说。”杨锐去食堂的路上,约略的介绍了葡萄脑苷脂酶。

采访既然已经开始了,那就得有始有终。

记者也就是记录了下来,回到台里,却是越想越不甘心,干脆先写一篇文章出来,命名道:《记一款中国神药的诞生》。

整篇文章,李记者着重描述了杨锐之牛,诺奖之权威,以及神药之利,却是决口不谈神药的适应症。

乍看下来,仿佛杨锐是做出了什么能治百病的仙丹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