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无数次(1 / 4)

四重分裂 微叶梧桐 4578 字 5个月前

贝拉街街道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贝拉街的……街道委员会。

粗浅些理解的话,我们可以将其当作类似于居委会、街道办之类的东西。

不过这里可是自由之都,是整个无罪大陆水最深的地方之一,是一个不小心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魔都,里面的居委会自然也不会简单到哪里去。

很多人都知道, 自由之都名义上的最高行政单位是‘执政官’,也就是一种类似于市长的存在,不过在这种地方,名义上的话事人其实很难掌握到太多实权,要知道这里可是最为混乱的灰色世界,能够坐在桌前分蛋糕的人, 无论气量、实力还是底蕴都要比大多数纯黑色的霸者要强。

比如说‘黑梵’这个角色即将面对的北部血蛮,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那个只讲究丛林法则的群体要比自由之都显得乱多了,能排得上号的无一例外都是大拳头,小阴谋诡计倒也不是不会搞一点,但归根结底玩的还是强者为王那一套。

而自由之都则不一样,这里就算是建成之初那几年动荡最多的时候,所崇尚的也不是什么强者为王,而是王者才强。

当然,这里面所谓的王者从来都不是一个,就算是在局势最平稳的时候,自由之都里的‘王者’数量都从来没有小于过五个,最多时更是出现过十二三足鼎立的盛况,而这些势力之所以能成为制定规则的‘王者’,靠得就是将各种台面下的东西化作力量,将‘灰色地带’这一概念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而‘执政官’的存在,则是王者们彼此妥协的产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那些永远站在台面上, 甚至无数次代表整个自由之都参与各种事件的执政官,都是那些王者们手中的傀儡,手中的实权简直少得可怜。

表面上,执政官的存在可以被置换成议长、市长、州长,而且还是没有上级的那种,看起来很是风光,但事实上,这个头衔唯一的作用,就是以一个相对客观又不那么完全客观的角度,来协调自由之都中各大势力的关系。

相对客观的原因是,要是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立场偏倾明显,会死。

不完全客观的原因是,要是执政官的立场太过中立,那么扶植其登上前台的势力就会不爽,还是会死。

没错,执政官在自由之都中绝对算是除了‘外地人’之外最高风险的职业了,历史上,能够顺利活满三年任期,成功退下的执政官只有一成半,也就是15%左右,剩下的不是死于非命, 就是死于非命。

很显然, 如此不自然的死亡率,绝对不是因为那些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执政官们一个个都不老实,不搞点什么愚蠢的小动作就不舒服,事实上,能做到这个位置上的人,至少也得是个优秀人才,甚至可以说是个顶个的聪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些人明明都挺聪明的,最后还是会死呢?

答案是——他们有必要死。

这并不是一句废话,因为自由之都的情况实在太过复杂,而且拥有一套独属于它自己的体系,所以任何一个过得去的理由都会成为其代言人的‘死因’。

说得更具体点,我们可以理解为除了这座城市中的王者们,任何中小势力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覆灭,而自由之都的那位行政官,原则上并不会比随便那个中型势力的领袖更有影响力。

在这个前提下,执政官这个名头却要比那些中小势力的领袖们大上不知道几百倍,在这种前提下,几乎可以说是当事人在坐上那个位置的瞬间,就已经把脑袋挂在腰带上了。

说得更露骨一点,那些中小势力的领袖好歹是个货真价实的领袖,麾下的势力也是货真价实的势力,而执政官却是因为各种原因绝对不能拥有所谓的势力,心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