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惶恐,当不得陛下谬赞。”
苏大为一脸诚恳的行礼道。
这一下,李治反而被气乐了。
“朕那是夸你吗?你这……恬不知耻。”
李治怎么会不知道,苏大为这是故意的,故意摆出一副唾面自干的样子,反正李治不论说什么,就是一句谢陛下夸奖。
李治实在是对苏大为这副模样给弄得没脾气。
发火?
气大伤身,哪有那么多火。
何况他生气,倒有大半是装给人看的。
殿中的许敬宗等人,向苏大为投来的目光,倒颇有几分复杂之意。
说这苏大为少智吧,他这心态是当真好。
多少人在李治一瞪眼之下,心态就崩了,丑态百出。
苏大为这二皮脸和唾面自干的本事,倒颇有几分程咬金的浑不吝,装疯卖傻,假痴不颠的,让人火没处发。
“东台侍郎,你与苏大为说说,朕为何要按住那些军士的封赏,朕是否是刻薄寡恩之人?”
郝处俊本来还在嘴角带笑,被李治一点,脸色微变,嘴角抽搐了一下。
心知自己方才替苏大为说话,没逃出李治的眼睛。
这解释陛下对府兵的政令,可不是轻松的活啊。
说得好,无功。
说得不好,只怕还会惹陛下动怒,甚至被抓到把柄。
不过已经被李治点名,他也无法托脱。
能走到这个位置的,都不乏智慧。
郝处俊站出列,先向李治行礼,然后轻轻咳嗽一声,这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轻轻抖了抖衣袖,向苏大为道“苏少卿之前在百济,久在军阵,所见所闻,自然都是军士们的难处,可你不知道……陛下和朝廷的难处。”
“愿闻其详。”
苏大为向郝处俊拱手,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不管有理没理,硬着头皮也要把这事掰扯清楚。
弄清楚李治对唐军赏赐苛刻的之所以然,对自己,和军中的袍泽也有个交代。
若能稍稍改变李治的主意,能稍微厚待一些兵卒,那便是善莫大焉。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滁州刺史郝相贵之子,前侍中许圉师外甥。
早年失去父亲,知礼能让,好读《汉书》。
是贞观年间的进士,得吏部尚书高士廉看中,授著作佐郎,袭封甑山县公,人称为郝甑山。
李治即位后,迁吏部侍郎。
辅佐李勣讨灭高句丽有功,拜东台侍郎。
也就是说,郝处俊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文官,他多少是知兵的。
在李勣征高句丽的时候,他担任的便是后勤调度之工作,熟悉府兵和大唐兵部、吏部情况。
因此李治点他出来向苏大为说明,眼光还是挺有一套的。
这也是李治的本事,会用人。
“苏少卿先前说到兵卒的赏赐问题,那苏少卿知道现在我大唐有多少兵吗?”
“这……”
苏大为犹豫了一下“只知有几十万兵卒,具体的人数我……不知。”
郝处俊点点头,接着道“我大唐以府兵为主,同时还有北衙禁军、兵募、边军,以及不脱产的地方团练,苏少卿可知?”
苏大为“……”
知道个屁。
府兵他是知道,禁军就是左右领左右府,知道一点。
边军……
嗯,应该有吧。
至于其它所谓兵募,团练,他就有些懵逼了。
“就说府兵制本身,苏少卿应该清楚,全国折冲府最多时有六百三十四所,每所按上中下三等,为千二百人,至八百人不等。
若按均数算,全国大致有兵员六十三万。
这里还不算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