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正国本(卅七)用处(2 / 4)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565 字 2个月前

是赵志皋推荐他去接任甘肃巡抚的,当时我没有反对的原因也是徐三畏善内政,我希望他在甘肃时能改善当地经济面貌。你知道,当时我也没料到近几年之内会在西北用兵。”

“赵志皋推荐的?”刘馨眨了眨眼:“这个徐三畏是南榜出身的心学派官员?”

“是。”高务实点点头,道:“他是杭州钱塘人,其家也算世宦之家。”

“哦,那后面的就不必说了。”刘馨点了点头,道:“钱塘人,又是赵志皋推荐的,这要不是心学门人才有鬼了。”

高务实则道:“我强调两点,第一还是他并无掌兵经历,其出仕以来最大的优点是为政清平,不乱来。第二,他出任甘肃巡抚至今已是第三个年头,一般而言到了该调任的时间了……当然,如果不调任,那通常就要再做三年。

至于他的心学出身,说实话我倒并不十分在意,尤其是他出自赵志皋的推荐这一点……某种程度上而言,我如果就让他负责西征军务,在当前朝中的局势下也未必就是坏事。”

刘馨听完的态度很简单——压根不信。或许,高务实所谓的第一个原因还算是多少有点道理,但是第二个原因就比较扯淡了。至于高务实口头上表示心学派出身并不影响他任用徐三畏……谁信谁傻子。

高务实说的第一个原因的确对任用有影响,一般来说,对于一场大型军事行动的统帅任用肯定要考虑到此人有没有军事才能,但问题在于现在是大明。

大明政治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文御武,很多抚军乃至制军在出任疆臣之前都是丝毫没有掌兵经历的,但偏偏其中还真就有不少人在任内表现不错,甚至表现上佳,这怎么说?只能说因为大明有这样的传统,导致其军事组织形式早已出现了“自适应反应”。

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说,因为以文御武早已形成习惯,因此武将们也早就有了一套应付文官统兵的办法。

比如说,文官疆臣要求他们出兵某处,他们自己衡量了一下,发现这场仗的确能打,那么他们就认真去打;如果衡量之后发现这场仗没得打,那就想方设法找借口表示自己虽然想去,但是现实条件不具备,还要迟一点才能出兵,或者带兵出击之后找点借口立刻回来……总之要么使拖字诀,要么阳奉阴违。

一般来说,只有万不得已才会在明知道这场仗没得打的情况下还被迫去打,于是就形成了这种独特的“自适应反应”。

高务实所说的第二个原因,刘馨就根本一点也不信了。刘馨到大明的时间和高务实几乎一样久,虽然她前世对历史的了解的确不如高务实,对政治这种东西也没什么兴趣,但这一世的生活环境摆在这儿,尤其是近些年来做高务实的秘书长,使得她对政治、历史的了解水平也大幅提高。

具体到大明来说,她也认真研究了不少关于制度、习俗之类的东西,对于高务实所谓“甘肃巡抚任职三年应该调任”之所,刘馨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完全是嗤之以鼻的,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实情。

对于甘肃巡抚这个职务,刘馨在早些年察哈尔西遁之后就是有过研究的。首先说任职者的选拔,由于甘肃巡抚不仅是甘肃地区社会民政治理的主官,同时他还是西北防御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对甘肃巡抚的选拔,是由吏部和户部共同主持的。

这一点,正好就是之前高务实提到赵志皋推荐之后他“没有反对”的原因——他这里的“没有反对”不只是他作为阁老在内阁层面没有反对,还有很大的权重在于他这个户部尚书没有反对。

选拔一个官员前赴地方处理政务,是要求其尽快熟悉政务如何开展的,因此必须从类似的官职中进行选取。

刘馨这边有经秘书处统计过的数据,发现由布政使、按察使选任充当甘肃巡抚的,占79.52%。这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