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不管怎么说,燧发枪时代的排队枪毙,最需要的是纪律,其他的自作聪明的奇思妙想基本都是找死行为。
这种战术需要相当高的军队组织能力和单兵素质以及意志力,否则第一轮齐射后队伍就可能会垮掉。旧式军队因为往往强调个人武勇而轻视纪律,基本达不到这种要求,乃至于连基本的对线能力都没有。
所以“排队枪毙”这种战损率极高的残酷战术,对整个军队的纪律和士气要求非常高。这一点做的比较优秀的就是英国的红衫军,他们因为红色军服,在后世被戏称为“龙虾军”。
名字虽然有点搞笑,但在当时的战争时,“龙虾军”巅峰时期往往有自信让对方先开枪,或者是进入非常近的距离然后再开枪。
那个时候的英军对自己军队的要求是,战损率未超过50%决不能后退,因为一排线列的崩溃很容易导致后排线列的全线崩溃,而要完成这样的标准,军队的训练度可想而知。
后世经常有人说,只有民族思想确立的国家,士兵知道为谁打仗之后才能达到这样的军纪,其实这话顶多只能说是对了一半。
知道为谁打仗的军队当然能达到这样的军纪,但谁能说殖民主义时代的欧洲军队就人人都有为国为民作战的觉悟,这不扯澹吗?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时候,只要钱到位——最多加上前途到位,再配合严格甚至严厉、严苛的军纪,绝大多数军队都能做到这一点。
唯一的问题在于,多少钱才配称之为“钱到位”。
按照高务实的经验,这个答桉是:当一名士兵的收入可以达到普通人两倍或两倍以上的收入,且抚恤金及抚恤待遇优厚到即便他因为作战而残疾乃至战死,其家人尤其是子嗣能够衣食无缺的成年,那么在这个时代就可以称之为“钱到位”了。
然而事实上,仅就目前而言,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军队已经“钱到位”了的,可能还只有南疆警备军和他在大明的精锐武装家丁。大明朝廷的官军并不能普遍做到这一点,只有个别将领的嫡系家丁部队,以及极少数特殊军队——如禁卫军——可以做到。
“若只论中军决战,的确如此,但这事却不是这样算的。”高务实笑了笑,但却摇了摇头,道:“中军以火枪而步战,未必就又要让两翼也如法炮制。蒙古人以骑射闻名,这两翼大可以继续使用骑兵,如此一来若中军得胜,他那骑兵依然可以左右掩杀,较之以往,反而更见狠毒。
倘若中军不胜,这两翼骑兵亦可用来遮蔽我军追击,无论是冲我中军大阵之两翼,亦或者侧袭、咬尾,均无不可,且都将对我军之追击造成严重骚扰。如此,怎好假设他们就要放弃骑兵使用呢?”
程文听了这话,不禁面色郝然,才知道自己相比高务实来说仍是“不知兵”。按照他刚才的猜测,那就是做减法,以为察哈尔部为了火器化而把骑兵优势直接丢了不用,反而全面向明军模式靠拢。如此一来,自然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而按照高务实所言,布日哈图只会选择做加法,也就是在维持骑兵优势的前提下再额外搞出一支中军火枪步兵大阵来,用以正面迎击明军的火枪刺刀阵。
毕竟,察哈尔部已经试过几次了,即便是拿最精锐的重装骑兵去冲明军的刺刀阵,也只有送死的份。既然原先的所有战术都已经失效,那当然就不得不搞出新战术来应对明军的中军刺刀阵,否则难道看见明军便退避三舍吗?
程文既然被高务实点明了,脑筋一转,便想到一个问题,连忙问道:“倘若如此,我之中军相比蒙古中军……尚有多少优势?还有,两翼呢?这几年我们往骑兵上花的银子那可是以百万计的,如今相比蒙古骑兵又如何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