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官职制度(1 / 2)

听完内侍宣读的秘旨,徐寿阴沉着脸问道:“桓王现在身在何方?”

内侍毕恭毕敬道:“回燕国公的话,应该已经快要到真定府了。”

这些天他日夜兼程赶往幽州,自然是比慢慢悠悠走的禁军要快不少的。

徐寿沉思后摆手道:“知道了,你回汴梁的时候帮我传个信,就说战线前移,让桓王别去真定府了,直接来幽州坐镇!”

“是,奴婢明白!”

等内侍走后,徐寿坐在偏殿的主位之上,用胳膊撑着脑袋苦思起来。

如今汴梁皇室不稳,自己哪怕可以稳住桓王一时,也稳不了一世。

岳哥儿现在才十二岁,年幼登基难免主少国疑,为了稳定局势,怕是还得让皇后垂帘听政。

皇后又是桓王的亲母,她若垂帘听政,能不偏向桓王吗?

若是想要刘贵妃为皇后,汴梁又难免动荡。

沈皇后这些年做的也不错,在后宫安安稳稳的,没有半点沾染权势的想法,并且前些年勋贵联姻,她在其中出力不少,在命妇之中威望挺高的。

更何况刘贵妃出身太低,眼皮子浅,难以托付重任...

平日里舅舅都不让岳哥儿跟刘贵妃在一起多长时间,就怕被刘贵妃沾染了愚蠢的习气。

这局势...真棘手啊!

正在沉思呢,偏殿门口曾公亮走了进来,见徐寿坐在椅子上沉思,以为他还在苦恼之前与欧阳修的争论。

轻笑一声,走上前来,对徐寿劝道:“燕国公,刚刚永叔说的那话你别放在心上,他也是为你好...

你想想,如若你不听朝廷的号令行事,私自调动兵马,那么即使凯旋,也会被御史台那群官员弹劾。

你呀,就是太心急了,什么事情都想一劳永逸,可这世间之事,不是埋头苦干就可以的!”

说到这里,曾公亮见徐寿头都没抬,想了想又开口道:“如今朝中局势不稳,这些年,年年征战,为了供养大军,朝廷早已入不敷出!

再加上朝中储位之争,我觉得咱们还是先回汴梁,给朝廷一些喘息空间,也让朝中局势稳定下来,再行灭辽事宜...”

徐寿听了这话,抬起头来,盯着曾公亮看了会儿,苦笑一声道:“桓王被官家封了归德军节度使兼中路元帅,节制北伐军,他不日就会抵达幽州。”

曾公亮听了这话,眉头顿时紧皱,归德军节度使?中路元帅?节制北伐军?

现在北伐都打完了,他来了,这是什么意思,朝廷要继续打下去吗!

而且桓王乃是嫡长子,他来北方坐镇,那汴梁怎么办?

还是说官家打算将这北伐军交给桓王,让他继南下平叛后再给他加一层金身?

可桓王北上坐镇之际,官家万一驾崩了怎么办,那岂不是只能任由在汴梁的鲁王继位了?

要知道,这些年官家的身体可是非常不好啊!

见曾公亮疑惑的眼神,徐寿苦笑一声,将秘旨递了过去道:“官家给我下了道秘旨,让我将桓王牵制在北方...”

曾公亮打开秘旨一看,顿时勃然大怒,怒道:“这怎么可以,天下若是交与尚未成年的鲁王,势必会天下大乱啊!”

也不管徐寿逐渐冷下来的脸色,曾公亮自顾自道:“陛下糊涂啊,桓王乃是正宫皇后所出嫡长子,嫡长子乃是上天所定,所以这天下就应该是他的,怎么能......

自周朝以来,天下继承顺序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若是没有子嗣,那就兄终弟及,或是过继宗室。

我大宋前几任皇帝都是没有嫡子,所以才立了长子为储,可当今桓王占了嫡出,长子这两个条件,而且他又并未犯错,陛下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