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
刘伯温上前几步,躬身行礼,声音虽尽量保持镇定,但仍难掩其下的慌乱:“皇上,边疆急报!北方胡虏蠢蠢欲动,似有南下侵扰之势,而南方海疆亦传来消息,海盗活动频繁,多地沿海百姓受害,民心不稳。加之朝中近来因改革之事,亦有不少异议之声,恐内外交困,局势堪忧。”
朱元璋闻言,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站起身来,在龙案前来回踱步,双手背在身后,沉思片刻后,眼中闪过一抹决绝:“胡虏与海盗,皆是朕之大患,不可不除!传旨,即刻召集众将,商讨平叛之策。同时,着令户部紧急调配粮草,工部加速打造军械,务必保证前线所需。至于朝中异议,朕自有分寸,改革之事,利国利民,不容半途而废!”
刘伯温见状,心中稍安,他深知朱元璋虽性情刚烈,但决策果断,富有远见。他躬身领命:“臣遵旨,即刻去办。”
刘伯温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苦笑道:
“皇上,还有一事老臣想说但不敢说....”
朱元璋闻言,大袖一挥。
“说!”
刘伯温擦了擦脸上汗水,理了理胡须,这才说道:
“自从陛下您开始惩治贪腐,这朝中内外倒是变的吏治清明,但......由于拿办的官员太多,导致现在六部衙门都没官员在任了,整个朝廷几近瘫痪啊!”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元璋闻言,脸色又沉了几分,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他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目光锐利地望向刘伯温,仿佛要穿透一切表象,直达问题的核心。“伯温,你所言非虚,朕亦有所察觉。但贪腐之风,犹如蛀虫侵蚀我大明根基,若不痛下决心,何以安民心、固国本?朕深知此举必会触动诸多利益,甚至造成一时之混乱,然则,长远来看,这是我大明必须经历的阵痛。”
刘伯温闻言,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但眉头依旧紧锁。“皇上高瞻远瞩,老臣佩服。只是,眼下六部空虚,政务堆积如山,若不及时解决,恐生变故。老臣斗胆建议,可从地方选拔德才兼备之士,暂代空缺之职,同时加大科举取士力度,广开才路,以充实朝廷官员队伍。”
朱元璋沉吟片刻,眼中闪过赞许之色。“伯温所言极是,朕即刻下旨,令吏部着手选拔地方官员中的佼佼者,暂代六部要职,同时,扩大今年科举规模,不拘一格,广招贤才。此外,朕还要亲自过问官员的选拔与任用,确保所任之人皆是忠诚可靠、能力出众之辈。”
刘伯温闻言,心中大定,他知道朱元璋的决定意味着朝廷将迅速恢复运转,国家机器将再次高效运作起来。“皇上圣明,老臣这就去安排,定不负皇上所托。”
说罢,刘伯温再次躬身行礼,转身欲走。朱元璋却突然叫住了他。“伯温,还有一事,你需留意。在选拔官员的同时,也要加强监察力度,防止新的贪腐现象滋生。朕要的是真正的清明吏治,而非一时的表面文章。”
刘伯温转过身来,肃然答道:“老臣明白,定当严加监察,确保官员清廉自律,不负皇上厚望。”
刘伯温刚走,李善长又来了。
李善长一见到朱元璋就哭爹喊娘。
“上位啊!”
“百官现在堵在老臣的门口,非要嚷嚷着涨工资啊!老臣被逼的没办法才跑进宫向您求助啊!”
一旁的朱棣闻言,也是尴尬的小声嘀咕道:
“父皇定的工资标准貌似是有点低啊,一个在京四品官一个月才五两银子,吃喝都不够啊!”
朱元璋闻言,眉头紧锁,目光在朱棣和李善长之间来回扫视,似乎在衡量着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与紧迫性。
他深知,官员的俸禄问题虽小,却直接关系到朝廷的稳定与官员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