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道德经》中写到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看懂别人是一种智慧,但是能看清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
放下计较看似是放过别人,其实是成全自己的人生。
看透不说透,是一种智慧,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保护。
因为放下计较的过程,其实是认识与了解自己的过程,更是与自己达成和解的过程。
正所谓:能胜人者,有力;能自胜者,则强。在这世间,能做到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之人。
内心足够强大的人,永远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特别是能放下自己的计较之心,能赢过自己的弱点,才可能拥有这人世间最大的宽容。
所以,人活一辈子,机会只有一次,与其在计较中消耗自己,不如学会宽以待人,懂得严于律己,只有这样,你的一言一行才会更加严谨,你的所做所为才会减少失误,最终以一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宽容之态,拓宽自己的格局,站在更高的顶峰,看见更美的风光。
放过自己,与自己和解。《道经德》中写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狂风再狂,也刮不了一个早上;暴雨再大,也下不了整整一天。是谁的力量,让这一切如此呢?是天地自然之力。
它接着还写了一句: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于人乎?
天地尚不能长久地保持某种状态,更何况是人呢?
是啊,天地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人又怎么可以逆天而行?
所以,人生在世,一定要懂得顺其自然,更要懂得放过自己,与自己达成和解。
这样一来,你才不会一味地与自己较劲,才不会在沉重的生活中作茧自缚,也不会一味地把问题推卸到他人身上。
遇见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任何人,也不指望任何人,做自己能做的,无愧于心就好。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不是放过别人,而是放过自己,而是从自我反思开始。
《道德经》中也写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世间再平坦之路,也会有不平之处。与其追求盈满状态,不如学会适可而止。
有些时候,中途停止不是懦弱,而是勇敢,毕竟,迷途知返也是一种良善。
毕竟一味的追求锐利之态,其实无法长久保存,甚至可能伤人伤己。
就像太过锋利的剑,虽然能做到吹毛断发的地步,但它也容易卷刃。
凡事有利有弊,只要我们懂得权衡,而不是一味的坚持。
所以,凡事要记得留有余地,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不要太过极端,而是要懂得适时放过自己,也要懂得理解自己的不足,对于无可奈何之事,更要学会与自己达成和解,唯有如此,这一生的修行才会少些坎坷,未来的路才会多些顺遂。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曾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世间万物都在治愈你,唯独你不肯放过自己,很多事情,不放在心上就是赢,眼泪换不来偏爱,委屈也换不来例外。
记住了:与念妥协,周全日子,与世妥协,善待自己。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西沉,有朝阳。昼夜交替,总有欢喜。 总有一盏灯是为你而亮,总有一个人为你守候。
不必为了别人的眼光和评价而改变自己,世间总有一些东西值得你坚守。
不必祝她开花,她不必慷慨不必乖,祝她鼎沸好了,祝她把世俗的眼光一裁再裁。
世间各种声音,唯有你心底的声音才最真。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真正的了解你,记住了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爱自己永远没错。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