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释家(正常应该排到这个章 数了)(3 / 4)

诸天从心录 知余乐 2241 字 3个月前

并论了,这也是荀子对他这么客气的原因之一。

“荀兄说笑了。”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牧尘他根本就没想打脸。要不是名家那老头太过分了,他只是想要安静的来,安静的去,挥一挥衣袖,只留下释家经义:“我本不想惹事的,可惜奈何天不遂人愿啊。”

“说起来,牧兄这次确是有些过了,幸亏牧兄这次没直对那公孙于动手,不然牧兄此来怕是难了。”荀子开口说道。

牧尘挑眉:“这话怎么说?”荀子捋着胡子说道:“牧兄当真不知道?名家虽然并非显学,但是却也绝对是大家了。名家善于言辞,如今鬼谷纵横家不出的时代,诸国之中外相多由名家担任,名家和诸子百家交好且家资丰厚,若是名家这次动了动手脚,恐怕到时候牧兄大事难成。”

“大事难成?”牧尘摇了摇头:“难成就难成呗,反正释家学说又不主张王侯推行。”

“嗯?不用王侯推行?”荀子一愣:“牧兄此话惊奇,老夫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牧尘轻笑:“我释家不教君王治国,不教士人做官,不教百姓学文,唯授积功累德之法,顿悟成佛之方。

不修武来不修文,只修一个功德身。不问金殿谁人掌,只求顿悟修慧根。”

“不修武何以强身?不修文何以开智?不问王权富贵,怎能积极进取?顿悟?慧根?虚无缥缈之法如何能有所成就?”荀子一甩袖子怒斥道。

谁曾想牧尘不仅不曾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荀先生此言不差,我也是这么想的。都说佛陀菩提树下顿悟成佛,然而他们却忘了佛陀成佛之前曾经苦修六年,只为参悟因缘际会。虽然一刹那的灵光却是重要,但是在之前的积累同样重要。”

“……大……善。”荀子被牧尘这话说的愣住了,他自己都这么想,为什么还要说什么顿悟,有了疑问,荀子便直接问出了口:“牧兄既然知道这忙不行,为何还要如此传法?”

“佛曰:不可说。”牧尘神秘的笑了笑,然后突然想起了什么,脑袋摇摇晃晃的说道:“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荀子摇了摇头,这法和他,乃至于和整个九州大部分学派的想法都不一样,哪怕是道家的清静无为也不过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但是这话说的:“退后原来是向前”,却是劝人放下的,若无执念当年孔子何必带着三千弟子周游列国?若无执念,苏秦又如何能挂六国相印?

夫子尚且说过:“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儒家也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儒家所学就是进取,让人放下岂不是活成了庸碌之人?

他三任祭酒,不就是为了推行他的学说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需要时间,靠的是信念,也是执念。

“我等所学不同,无需多谈啊。”荀子还以为能遇上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结果就这?

荀子摇了摇头接着说道:“牧兄所求老夫明日便上书齐王,齐王若是准许了,牧兄便可以在此传播自家学说。

不过,名家那边大概率会插手,老夫能做的也就只有帮牧兄求一个讲述自己道理的机会。”

“那便足够了。”牧尘拱了拱手:“这是我释家两本经注,便赠与荀兄了。”牧尘招了招手,他身后的仆人了然,解下了包裹,从里面拿出了两卷不过巴掌大小的薄册,仿佛纸书一样。

但是拿上去却有很大的不同,这书明显比纸书沉了很多,乃是牧尘临来时砍了一颗几十年的树木,以精妙的剑法从树木上削下来薄如蝉翼的树皮内层。

经过牧尘体内法力孕养,才变得坚韧似布匹,后来牧尘又以木炭搓成笔以秦篆写下的两本书《金刚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