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仓也不能说是完全的说瞎话。
80年代的环境与后世的确是很不同的。
简单来说,80年代是物质紧缺的年代,而到90年代中期以后,就是生产过剩的状态了。
体现到企业和社会生活当中去,可以用销售员和采购员的地位轮换来说明。
进入21世纪以后,采购员显然是最吃香的,不管是大公司小工厂,但凡有采购权的,那都是被人请吃的对象,塞红包给黑色收入什么的,也总是免不了的。
但在80年代,采购员就可怜了,深夜排队,整日送礼,喝酒吐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从某厂的销售科手里,拿到一点货。
有货就能赚钱,有货就能销出,对货的数量的需求,远远超过了质量的需求,以至于某些货品有明显的瑕疵,采购员也不愿意去换。
因为换货浪费时间,换货耽搁事。
当然,物质紧缺的程度也是在发生变化的。
例如80年代初,尤其是82年乃至84年前,中国社会是全面紧缺的,粮票布票工业票的作用就体现于此。你想买自行车,你得工业券,因为要的太多,一个人攒根本攒不出来,还得全家总动员,借个一年半载积累的工业券才行。
想买电视机,想买水果糖,想买冰箱洗衣机,皆是如此。
进入86年以后,全面紧缩算是基本结束了,米面粮油都能敞开供应了,家电还紧张一些,但在工厂层面,已经没什么难了。
但是,紧缩依旧是存在的,尤其是铝箔这样的高技术含量的工业品,始终受到工厂的追捧。
唐浩仓如果说平江有色金属公司愿意足量供应给华锐制药厂,那杨锐还非得谢谢人家不可。
然而,唐浩仓,或者说是平江有色金属公司,想的却不是简简单单的供应。
他们要求的全权代理,很明显是想要吃肉的节奏。
而且,平江有色金属公司根本不知道华锐制药厂之后的生产规模会有多大。
超大规模的生产,是要求降低各种原材料的成本的。
考虑到未来会出现的竞争对手,杨锐也不可能将铝箔的定价权交给平江有色金属公司。
否则,他们就算是每片铝箔赚几毛钱,华锐制药厂也是要疯的。
更不要说,还有生产标准这种事。
不能挟制供应商,反而要被供应商挟制的工厂,杨锐甚至觉得要来没有用。
他做自己的制药厂,是想要实践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同时赚钱供应科研的。
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杨锐辛辛苦苦的做制药厂有什么用?
&np的标准是不断更新的,86年合规的药厂,到了96年是铁定不合格了,这样的更新速度,平江有色金属公司跟得上吗?
“平江有色金属公司生产的铝箔的厚度是多少?”杨锐问出一句话,稍微有些脱离唐浩仓的大纲。
他原本以为杨锐是要讨论一下账期之类的事,现在听他的话,不禁嘴角一撇,心道,我们的铝箔厚度怎么样,在这个事情上,有关系吗?
他不用说出来,只是笑一笑,道:“杨顾问对铝箔有什么要去,尽可以提出来。”。
他们虽然建了一个铝箔厂,却也不要求全部销给杨锐,现在的销售是很好做的。
不过,平江有色金属公司考虑的也比较长远,他们认为华锐制药厂的投产时间会比较晚,旺盛期会在几年以后,到时候,全国各地的铝箔厂都起来了,他们要是能抓住这个稳当生意,起码能换个江湖地位。
当然,钱也是肯定不少赚的。
就是锐利进取的领导也很赞成此项计划,不免存着借此产能升级的念头。
杨锐只是看着唐浩仓,微微一笑,道:“厚度0.007吧,你们要是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