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为兄消瘦(1 / 5)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6168 字 2023-04-12

“近来北直隶的物价,因赈济山西、陕西而上涨约两成,民间颇有怨声,认为是朝廷发行的天启通宝所导致的物价上涨。”

“殿下……这货币的发行,是否需要停一停……”

七月的承运殿内,当朱由检正因为天气燥热而略微烦躁的时候,李长庚的话,和他递上来的奏疏,则让他略微有些不高兴。

殿内,李长庚坐在椅子上,等待着朱由检的开口,而朱由检则是拿着手中关于物价的奏疏在皱眉。

至六月三十,北直隶米价每石六百文,水鸡十五文,鱼虾十七文,鹅值钱二百余文,鸡五十余文,猪肉每斤值钱三十余文,食盐二十文,麸糠每石二百文,香油……

这一本关于物价的奏疏,让朱由检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旱情带来的变化。

他没有记错的话,天启元年他在燕山练兵时,每石米也不过五百五十文,水鸡和鱼虾更是六七文,猪肉每斤二十一二文,麸糠也不过百五十文一石。

这么算起来,关于肉的物价基本都上涨了三成到五成,尤其是便宜的鱼虾更是上涨到了十七文。

当年他可是用鱼虾来给腾骧四卫充作肉食的,就现在这价格,要是拿鱼虾给明军充作肉食,那非得把大明朝吃垮了不可。

“渔价怎么这么高了?”朱由检放下了奏疏,心里清楚沿海百姓靠的就是吃鱼,如果渔价贵了,他们就只能吃继续吃米了。

“南北运粮耗费极大,许多船只都被征调去运粮,不然根本不足以让各省米价维持在眼下的价格。”

“皇店的渔船合计三万八千余艘,吨位超过五百吨的都被征调了,只有不到一万三千艘在海上打渔。”

“加上近年来冬季变长,渔民在冬季时只能往深海而去,渔价自然降不下来。”

“按照户部的统计,国朝内外渔家几近二十万家,大部分居于江南、两广、交趾、旧港,只有不到三成属北直隶和辽东、瀛洲。”

“瀛洲渔价便宜,但辽东和北直隶渔价却十分昂贵。”

“若是……”

“好了。”朱由检打断了李长庚的话,他只需要大概知道为什么渔价飙涨就可以了。

渔价飙涨他并不奇怪,毕竟按照历史走向,如果没有朱由检大力发展海贸和渔业,那崇祯年间北直隶的渔价可是能达到二十余文一斤鱼的程度。

眼下渔价虽然涨了,但总归来说是因为其它肉价太贵导致。

如果真的是百姓连鱼虾都吃不起,那米价涨幅不会才有这么一点。

“山西的移民情况如何了?”朱由检询问起了山西移民的事情,不过不是问李长庚,而是问角落里的王承恩。

“开年以来迁移平阳府、泽州、沁州、潞安府等地百姓三十余万人,按照今年入夏以来,山西南部滴雨未下的情况,估计下半年还能迁走二十万人。”

王承恩翻找了一下迁移司的奏疏,找到后回应起了朱由检,而朱由检也微微颌首:

“也就是说,眼下山西的人口数只有不到五百万了?”

“回殿下,确实如此……”王承恩作揖回礼,朱由检也看向李长庚:“山西的物价有降下来的情况吗?”

“回殿下,比起去岁,约下降一到两成,主要还是因为大同、太原和辽州、汾州降了雨,田里有了粮食,百姓人心安定所至。”

李长庚回答着朱由检的询问,并进一步对各省物价做了一个汇总:

“陕西、河西、四川三省的物价,眼下全靠麓川、山东、湖广等地的铁路转运物资来维持,和去岁没有什么变化。”

“米价上,陕西每石米六百文,河西每石米七百文,四川每石米四百八十文左右,山西则是降低到了七百六十文左右。”

大明的百姓收入,这几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维持在了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