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百姓,有愿迁移安南者,发田二十亩,发救济粮十二石。”
“若有迁移旧港者,待遇不变……”
旧港迁移是一人十亩,而安南是一人二十亩,不过旧港的救济粮被朱由检几个月前削减成了六石,待遇反而不如眼下的安南了。
显然、朱由检要逼着福建灾民迁移安南,而对此、被朱由检一手提拔的董应举则是担忧道:
“安南战事尚未结束,恐怕许多百姓不愿前往。”
“不愿意就去旧港,难不成连旧港都不愿意去,就等着饿死当地吗?”朱由检回应一句。
福建的旱情在史书上记录的不多,归根结底是在晚明,福建的闽党官员不作为较多。
哪怕朱由检,如果不是有人提起,他也不会想起了福建也是北方大旱的同时,为数不多同样遭遇旱情的南方省份。
这倒不是说他忽视福建,而是他对福建百姓迁移的力度已经很大了。
琉球府的二百多万百姓,旧港的三百多万百姓中,有近半都是福建迁移出去的。
只是福建的人口密度确实太高,这点从明初到晚明,甚至清末都是一样。
以朱由检的估计,福建纸面四百多万人口的背景下,实际拥有的百姓数量恐怕不下一千万。
加上福建耕地数量只有一千四百多万,也难怪福建从宣德年间就开始动荡不断。
尽管朝廷已经迁移近三百万人,但福建的田亩数量依旧不能满足当地人口的耕种。
各省太平时,民间粮食正常运转,福建商人还能前往湖广、江西、四川采买粮食。
但今岁北方三省之地大旱,除了北直隶在这个时代河流、湖泊众多,还能勉强自给自足外,山西和陕西都需要采买粮食。
加上大明三大产粮区的四川川东大旱,眼下便是朝廷出手买的粮食,价格也达到了四百六十多文。
福建之地属于军屯田福泽较少的省份,自然在遭遇眼下大旱的时候,不能像山陕两省一样富裕的买粮。
想要让福建的百姓能活的滋润,只有迁移这一条路。
“传我令旨,自即日起、除陕西、云南、贵州、广西、河西五省百姓遭遇大旱,官员可上疏请朝廷调拨赈灾粮外,其余诸省遭遇大旱的百姓,当地官员登记造册,向户部索要粮票,百姓迁移至安南、旧港……”
“迁移的政策,按照我刚才所说,暂不改变。”
朱由检要接着大旱开始大规模迁移百姓了,这些年来他扶持六大造船厂,为皇店和巡检司建造这么多船只,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派上用途。
降低人口密度,是变相解决土地兼并的一个手段。
一般来说,这种降低人口密度的手段是战争和杀戮,而朱由检要做的则是移民。
迁移百姓的粮食从何而来,这点他也想好了。
既然迁出去了,自然不可能从大明调粮食前往安南和旧港,旧港先不说,本身它就能自给自足,还能供应大明。
就安南来说、迁移上百万百姓前往安南,需要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加上百姓第一年过去没有粮食,自然要朝廷扶持。
不过、这个扶持不是从广东和浙江等地买粮,而是要从大明的藩属国着手。
“命礼部派人前往暹罗、甘孛智、勃泥、苏禄四国,按照当地粮食市价,提高两成买粮运往安南。”
说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董应举,又看了一眼行宫的门口,最后才道:
“大明想要深入藩属国,必然要给他们带来利益,惠利共赢才能宗藩一体……”
w.
/129/129715/3148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