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内圣外王(4 / 6)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8592 字 4个月前

历年间也拖欠了藩王许多俸禄,藩王们自然没有文官迅勐。

“藩王的耕地,户部按照当地的价格购买,不过不给银子,给予迁移百姓、购买军械的白条。”

“等他们打下了就藩地,要迁移百姓过去,并且训练自己的兵马,需要购买甲胃火器的时候,这些白条就有用处了。”

朱由检说着、而毕自严则是担心道:“会不会引起诸藩抵触?”

“他们能怎么抵触?”朱由检轻笑,并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眼下国库还有多少银子和粮食?”

在询问之余,他拿起快子对自己桌上的饭菜夹动,并示意毕自严也边吃边说。

只是毕自严毕竟骨子里还是文官,不愿意一边吃一边说,因此只是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抿了一口道:

“发了军饷俸禄、还有宗室们的俸禄后,眼下还有现银一千九百六十七万四千三百余两银子,太仓在二月份的南粮北调后,还有三百多万石的粮食。”

“四省大旱和江南的洪涝,赈灾如何了?”朱由检低头吃着东西询问。

“江南洪涝倒是在杀了不少犯官后,用抄家所得的二百余万两银子赈了灾。”毕自严回应道:

“只是北方,上次的赈灾钱粮运抵各省后,确实平抑的粮价,但这旱情还在继续,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那几百万两钱粮,顶多撑到十月。”

毕自严皱着眉开口,而朱由检也抿了一口酒后说道:

“户部的银子,命人调九百万两送往御马监,由御马监的皇庄对军屯田的百姓收粮,运往太仓和燕山三大仓。”

“顺带通知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的衙门,重新修复扩建当地粮仓,每省要有足够储存五百万石粮草的十座大仓。”

“这……”毕自严脸色变得有些犹豫了起来,小心翼翼的试探性问道:

“需要这么多吗?这大旱只要熬过今年应该就没事了……”

“建吧……”朱由检没有解释,如果这场大旱真的轻轻松松就结束,他就不需要布置这么多年了。

“是……”毕自严应下,但却依旧没有动快,直到朱由检抬头带着疑惑地眼神看向他时,他才犹豫道:

“这诸藩就藩之后,即便按照殿下的规定,恐怕也能有田亩万万……”

“届时如果要诸藩要迁移,岂不是能迁移走数百万人?”

“不会那么容易,别忘了还有耕牛的限制。”朱由检吃了一口菜说道:

“况且、就算真的迁移数百万人,也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

“数百万人,也不过就是一场大灾罢了。”

“别忘了山东这七年以来的经历,七年大灾,灾前山东百姓近千万,眼下又有多少?不足一半吧?”

“若是这样的灾害持续数年,持续数省,朝廷赈灾赈不过来,那到底是看着百姓饿死,还是把他们送出去?”

“更何况,把他们送出去也是为了我大明的海外藩国统治稳固,数十年后这数百万人难免不会发展到数千万人。”

“人越多,需求就越多,贸易量就越大,朝廷的关税收入也就越多。”

“这倒也是……”毕自严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认同,而朱由检还有别的没有说。

他要送出去那么多人,让关内变得空虚,本质原因还是要让百姓有钱,然后解放思想,进行工业革命。

清朝为什么没有像西方一样爆发工业革命?

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是不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

首先,缺乏思想基础。当时欧洲刚刚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启蒙思想逐渐普及,这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而当时的清朝正值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