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始终得不到论证,现在,罗塞尔给出了一个最合适的回答——
“锚。”
一种让神摆脱疯狂,找到自我的...“偏见集合”。
厄兰兹是这么给“锚”定义的。
因为罗塞尔本人既不是个真有多少发明才能的人,也没有人们传诵地那么高的品性。
罗塞尔就是一个寻常的人,会憎恶,会高兴,会骄傲,也有现代人看不起神的观念,有无根漂泊,游戏人生的趣味。
就像那些古代神话中的神,根据他在图书馆里查到的来看,背叛了自己的主人,却被歌颂为高尚,伟大而权能广大者,被认为是高贵品性的源泉。
这真的对吗?这真是什么好东西吗?
这些只不过是一点也不客观的,人们心中认为的“神的模样”。虽然世界有着超凡因素,但兜兜转转,依旧回到了人们把自己的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折射到崇拜者身上的问题。
这就是人塑造的神,人认为的罗塞尔,帮助真正的罗塞尔从“疯狂”中改变。
既然这种偏见可以改变疯狂,就很有可能,能改变更多东西。只不过一个人的观念太过于渺小,唯当它们堆积成山,积沙成塔的时候,即使是神也不能摆脱它们的塑造。
厄兰兹这么思考着,手头的卷轴被写完了一卷,他抬手卷起这张卷轴,展开另外一张,开始书写剩下的内容——
巫师代表着的对“动态力量”的塑造已经得到证实,那么现在,他要尝试的是“卷轴教授”可能代表的,对静态力量的保存和描述。
那些已经发生的,不可改变的,也因此恒定不变的事情。
就像神也难逃疯狂,就像神也不可能离开人。
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比基本更基本的东西,语言的语言,文字的文字...
一种火一样燃烧着的灵光在他颅骨里逐渐燃烧起来,随着他的思考方式越发脱离常规和寻常,这颅骨里沸腾着的火焰也变得越来越灼热。
他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种清醒的迷狂状态下,抬起笔,按照自己感受到的那种启示,结合他早有准备的理论猜想,在纸面落下一笔。
随着笔尖往右一拖,桌上一捆捆卷轴散开绑带,滚动着朝着右边滚去,在地上绵延成一张历史和民俗的画卷。
提笔,他笔杆上的笔帽“当”得一声自己飞了起来,朝上做出一个抛物线,又落了回来。
折线,书柜里的书全部朝着右边拥挤,然后哗啦一声从敞开的书柜里吐出。
笔尖左拖,厄兰兹身下的木头椅子发出嘎吱声,左边两根板凳腿歪斜着快要断掉。
他暂时忽略了这些所有异相,保持着理性和谨慎的同时,把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地描摹,他从未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这是他必然要写下的,也只有他能写下的东西。
一层层灰白色的絮状物从天花板上生出。
随着他书写,这层絮状物飘舞着,挂在枝状烛台上变成蜘蛛网和薄薄一层灰。
书本随着笔触在地面滑来滑去,卷轴在地上不规则地胡乱滚动,时针的转动失序错乱,一切都在那杆笔的催动下转动,正如自然本身混沌无序的表面下,暗藏着一种自己的秩序。
灰尘覆盖一切,爬上他的背和手,爬上每一寸书页,卷轴的封皮和书柜的顶端。
当最后一个字落笔结束的时候,厄兰兹也因为灵性耗竭而陷入了沉眠。
当他醒来的时候,狼藉的地上和他身上,房间里目光所及的任何一个地方,全都盖满了厚厚的,棉絮般的灰。
就仿佛这房子已被人遗忘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