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有梆子、有小鼓、有竹板、有大锣.......
这些乐器都不常见。
但小时候如果你去看过露天戏班子的话,对这些应该会有些眼熟。
话剧舞台和戏剧舞台不分家。
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情景演绎,是说;另一个是妆容服饰衬托,是唱。
况且,
话剧和戏剧都是老一辈人喜欢看的东西。
现代的年轻人很少有喜欢看这些的。
从这一点上看,
话剧和戏剧的发展结果差不多。
“冯爷爷,这个舞台以前是唱戏的吗?”
陈明好奇的问道。
他其实看的话剧也很少。
没记错的话,
陈明看过且印象最深的一场现场话剧还是在地球上看的,曹禺的《雷雨》。
很经典的一场话剧。
除此之外,
陈明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其他话剧。
冯一平顺着陈明的视线看向舞台,笑着回答:“以前的话剧其实融入了戏剧的元素,那个时候没有音响和复杂的电脑音效,所以话剧的现场音效都是靠这些老乐器合出来的。”
“戏剧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它在华国其实很尴尬,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人们认为是下三路的音乐艺术。”
“走街串巷听听唱大戏还行,但弄上舞台就让人有些觉得不得劲。”
冯一平耐心的解释道。
陈明了然的点了点头。
这一点,
陈明很早之前学习戏腔的时候就知道了。
华国人其实是看不起戏剧的。
譬如郭大磊那种年轻时候混戏班子的人,在当时的年轻人中,属于最没有出息的一类人。
郭大磊后来混出头,成功进入了国家电视台。
但还是有人会时不时提起他的出身。
诚然,
老一辈人喜欢听戏曲。
但那是因为那个年代的华国穷,所有人的物质生活都不富裕,更别说充实精神生活了。
能偶尔听外面唱一段大戏,就是最大的精神生活了。
华国的戏曲被人们当做是下三路的音乐艺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太泛滥了。
贫穷年代的华国什么都缺。
就是不缺戏班子!
这些戏班子走街串巷,有人听就停下来唱一段,赚点赏钱。
有时候,
人不愿意花钱去买吃的,反而愿意花钱去买一些虚的东西。
最简单的例子:你宁愿花二十块钱去开通音乐会员,也不愿意花二十块钱点一顿好的外卖,甚至看到一块钱的配送费都觉得血亏。
戏班子养活了一大帮子人,但因为唱戏的人太多,才让人觉得这玩意很廉价,上不了台面。
陈明有些感慨。
这要是放在地球上,有人敢说戏曲是廉价货,绝对被人喷惨了。
但在华国,
诸如此类的话语到处可见。
就在此时,
冯一平低声说道:“陈小子,今天面试的那几位老先生都很喜欢听戏,你要是有机会就表演一段戏腔,直接稳妥了八九成。”
表演戏腔啊!
这一点,陈明可是非常的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