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剧本数量也从原来的5个增加到9个,原本最早剧本是184年的“覆苍天黄巾当立”,现在向前推至168年的“冰三尺非一日寒”。
新增加168年剧本,主要就是为了配合士族新出的求学和养望系统,,不然开头直接撞上乱世,求学和养望岂不是没有用处了吗?
原本时间线最后的剧本,是221年的“战夷陵火烧连营”,现在又多增加了234年的“业成空卧龙星陨”,还有263年的“灭蜀汉二士争功”。
最后一个剧本属于特殊魔幻剧本,也就是钟善泽参考光荣而设置的“空想世群雄同在”,所有三国人物都会在这个剧本中进行大乱斗。
讲完“士族寒族”对家族系统的更新以后,剩下其他变动比起前者来说,都是小范围的微调。
比如黄巾政体的政策树向前修改,以适应新增加的168年剧本,通过一些很魔幻的黄巾军改革,让玩家可以模拟张角起义前积蓄力量的过程,从而有十多年的时间来仔细经营地盘,不用一开始就直面汉朝的镇压。
帝国阵营中央政体的评价在旧版中比较失衡,权力大的时候能让当太守的玩家万分头疼,权力小的时候就真的跟光荣《三国志》一样,纯粹就是个摆设。
中央政体权力大小的划分依据,在旧版中是“董卓之乱”的事件,因为这起事件之后会加上一个buff,导致中央政体的讨伐令无法再生效。
而在“士族寒族”dlc中,中央政体被改名为皇帝政体,简单的debuff被权力条取代,使其变得更加合理。
当皇帝政体权力条高的时候,可以号令天下以及下达讨伐令,权力条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是“君失臣兮龙为鱼”。
就之后玩家实际游玩的感受来说,意思就是权力条高的时候,ai就会听从皇帝的命令,一但违反八方来艹,刚刚起家的玩家不用控制台基本很难承受,除非像张燕他们一样跑到太行山上当土匪。
至于地方政体名称也被修改,如果是士族控制的城市叫做自治政体,如果是豪族控制的附邑,就叫做豪族政体。
这两种政体基本遵循此前的三种ai倾向,虽然现在可以被玩家操控,但一旦向外扩张以后,就会转变为正常的军阀政体。
此外在各个势力内部还增加了派系系统,下属臣子之间会根据各种因素,形成一个又一个派系。
对于那些比较大的势力,就会直接有历史上的派系,比如曹操军是汝颖派和樵沛派,刘备军入蜀以后有原从派和益州派,孙吴更是淮西派、本土派和北流派三家并立
如果统治者能妥善利用派系斗争,那么可以加强势力之间的活力,比如让派系进行管理竞赛,看谁把城市统治得好,谁就能得到更多的青睐。
但一旦派系斗争无法控制的话,袁绍军和蜀汉就是典型下场,袁绍因为派系内斗导致死后诸子争位,蜀汉的益州派长期被打压,以至于曹魏还没入侵前,各个都在叫嚣破国吃枣药丸,等曹魏真的入侵后当即喜迎王师解放。
还有一个小功能就是儒学的加入,现在《三国》中儒家被划分为古文儒家和今文儒家两大阵营,内部还有王学和郑学等分歧。
这功能其实对后期没什么影响,主要是在求学时使用只微不足道的好感加成,和以前家族系统一样也就是看看。
《三国》第三个dlc“士族寒族”在7月发布后大受好评,一举洗刷了“烈火燎原”对口碑口碑的冲击。
游戏剧本的游玩率也发生变化,长期霸占首位的190年剧本终于被踹下宝座,168年剧本以87的游玩率夺取冠军,甚至可以说是《三国》发售以来最高。
这也是蛮正常的事情,引用论坛上一个玩家的说法,那就是“汉末士族养成模拟器他不香吗?为啥还要去争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