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考完回来时,一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庆幸,走到朱浩面前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过来。
唐寅与储玉等人交流过后,走回来时正好听到朱浩和朱四的对话。
“太难了,就好像真的科举一样,当时我好紧张,握着笔,手心出汗不止,不过好在我把两篇文章都写完了。”
朱四说到这儿,长舒一口气,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不管怎样,朱四总算在多对一,一群人盯着的情况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正式的考试。
而且还把文章写完了,实属难能可贵。
朱浩问道:“什么题目?你可还记得自己写了什么?”
“两道题,一道《论语》题,‘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道题相对简单一些,后面的孟子题有些难,‘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
朱四说到这儿,有些遗憾,可能第二道题他发挥得不是很好。
朱浩听完题目,唐寅也正好走过来,不过唐寅没说什么,朱四赶紧给唐寅行礼:“见过唐先生。”
朱浩道:“这位张提学,出题很工整,看来他没有刻意出简单题让你来作答,就看你的文章在他那边能得到如何评分了。”
唐寅听了两道题目,点了点头,很是赞同朱浩的说法。
如果是一般的提学副使给世子出题,世子还只是个十岁大的孩子,出的题目必定务求简单,但这两道题从出题角度来说,并不算“匆匆应付了事”那种,尤其第二题,对一个十岁大孩子,尤其还是兴王世子,有点“超纲”了。
第一题讲究礼法的施用,有点劝谏和指导朱四将来如何治理国家的意味,也可以说是教朱四将来如何治理好王府。
第二题则是讲养士的问题,不能指望每次给人家馈赠让人家来拜谢你,这不是养士而是施舍,想要重用不应该只想着给一些吃穿住行的东西,而应该赐予官职……
站在一个朝臣的角度,张邦奇出的两道题目都恰如其分,没有超出臣子的本分,暗中却在教导世子如何为人处世。
朱浩都觉得张邦奇这两道题出得很不错。
……
……
随后是张邦奇阅卷和给出评语的时间。
到下午时,袁宗皋和张景明等人宴请完张邦奇后回到王府,带上唐寅、储玉、朱浩一起去见兴王。
昨日朱浩考中生员,还没有去向兴王行谢礼,毕竟最近兴王的身体不太好,见外人的时间不多。
到了书房,袁宗皋笑着将朱四的两篇文章四书文原稿交上去,并转达了张邦奇的评价。
袁宗皋道:“……张学道评价,世子学问卓然,才华方面非常值得肯定,他若是参加科举,即便以十岁之身也不输一般童生、生员,其文章已能在科举场上有所进益。”
“是吗?咳咳。”
朱祐杬一边咳嗽,一边仔细端详自己儿子的文章。
这个当爹的,这一两年身体不好,对于儿子学业的督促已不像头几年那般事必躬亲,看过儿子的文章后也觉得惊讶:“这真是世子写出来的?果然与之前大不相同,怎感觉一夜间,他好像长大了?”
做父亲的没想到儿子在学业方面进步会这么大。
袁宗皋笑着回头望向唐寅:“还是王府的教习教得好。”
这不单纯是在称赞唐寅,也在赞誉进王府不到一年的储玉,更好似在对兴王说,以前唐寅教的也就那么回事,一直到储玉来了后,世子的学问才突飞猛进,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好,好,王府的教习应该受到表彰,几位先生辛苦了……也包括朱浩,平时世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