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酒宴结束,马希范告退之时,倒也没有明确的表示他请求魏朝出手,而扶植他争夺楚国国主之位的意愿...但是李天衢自知对方就算明面上仍不便表露自己的心思,可日后也势必会与他二哥马希声反目决裂。
毕竟现在楚王马殷虽然大限将至,可还尚在人世。马希范也总不可能立刻央请魏朝出手协助夺取王位,那便是坏了他父亲定下的规矩,直接仰仗外部势力,而与马家走到了对立面上...可就算马希声会继位成为楚国之主,马希范无法长期忍受对他俯首称臣,也必定会等待最合适的机会,去推翻他二哥下台。
而楚国马氏兄弟反目成仇,李天衢心说形势对我而言,只会变得更为有利。
就算楚国马家兄弟斗得再凶,对外也向来奉行臣服于中原王朝为国策,而不会给魏朝任何出兵讨伐的口实...便如正史线那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几朝内部动荡频繁,更迭得太快,所以从来没有对一直奉表称臣的楚国发动大规模的战事,而马楚这一方割据政权覆亡,也是因南唐趁虚而入所致,并非被中原王朝所灭。
可是李天衢深知如今的魏朝,对于南面诸国所表现出来的威胁更大,就算楚国以后只称藩镇不称王,也绝不会坐视魏朝相继吞并吴、越等国,而势必会采取军事行动...只要楚国有所动弹,那么要想出个发兵连你一锅端了的名义,这还不容易?
而等到楚国马希声不得不与魏朝为敌的时候,便是对他含怨怀恨的四弟马希范趁机出手,以夺取国主之位的大好时机。
李天衢推敲正史中的时局演变,马希范成为楚国第三代国主,而在位十几年临终之时,才会违背他老子定下按排序兄终弟及的规矩,直接将传位给马殷膝下第三十五子的同母胞弟马希广,而引得马希萼裂土分疆、弑君杀弟,之后还有马希崇起兵反叛...这才是史称“众驹争槽”的南楚马殷诸子为争夺王位所爆发的战乱。
楚王马殷亡故,而由他次子马希声继任在位期间,马家诸子不合反目,也只是初显端倪。李天衢心想按史载线楚国众驹争槽闹得最凶的时候,那我都已经熬成一个老头了...要统一、须趁早,我也不想再等到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那马殷几子长大成人,利用马希声、马希范之间的仇视对立,现在就尽可能的煽动拱火,那也能达到趁虚而入,以图兼并楚国的成效。
而继楚国来使马希范之后,由越国派来查探魏朝反应的使臣也已抵达汴京...李天衢则压根没打算亲自召见,而吩咐鸿胪寺官员三不五时的前去冷嘲热讽一番。
刘那厮以为与魏朝彼此疆域相隔得太远,便公然改制自称为大越国皇帝,结果没料到魏军吞蜀入滇,而骇得心慌意乱...而李天衢却吩咐鸿胪寺派出接待越国使臣的官员,对于他们主子僭越称帝的行径,该骂几句就骂几句,但是也不必给出勒令越国立刻去帝号臣服,否则便立刻发兵讨伐的讯号,也不可接受对方定期进奉朝贡,而恢复邦交来往的请求...总之讥嘲几天,便打发越国来使赶紧滚蛋。
因为李天衢很清楚,正史中的南汉,如今的越国与其它割据政权大有不同,待刘称帝之后,直至灭国前夕,只有两次曾上杆子主动遣使至中原王朝表态愿意定期朝贡...一次是后唐庄宗灭梁入汴;另一次则一直要等到后周世宗柴荣南征大胜,所以向来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十分疏离。
这次刘遣使的动机,与史载线比较也十分相似...无外乎因为中原王朝强盛,亦或已有可能杀至他所统掌的疆域而惶恐不安,遂遣使入朝,观察中原局势,并试探正朔王朝的反应。
可是你越是要试探魏朝的反应,李天衢心说我便越让你猜不清楚。是打是和,给出的态度十分模棱两可,也不会表露出任何意向,而让越国君臣摸出个头绪。总之魏朝下次出兵又要打谁,你就一直提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