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谨明的公司亲自下场做口罩的事情,说起来就几句话,实际上其中的繁复手续当然是少不了的——
最直接面临的就是资质问题,事实上他是找了有相关证照的企业挂靠、最后包装质检过了一下桥的。
这点懂的都懂,医疗器械不是什么企业都有资质生产的,陆谨明的公司原本确实有所有原材料、纺织品甚至成衣鞋帽的生产资质。
但一旦这些纺织品定性为医疗用品,比如口罩防护服,哪怕技术含量不高,也得专门企业,否则就不合规了。
好在这些繁琐的事情不用顾辙去操心,自有陆谨明这种老江湖协调,细节没什么好赘述的。
陆谨明自忖只要严把质量关,产品别出实际问题,挂的资质也挂全,在紧急情况下,上面也不会有人专门针对他——除非是真的被仇家盯上了,处心积虑拿着放大镜来算计。
第一批口罩2月10日出厂完成质检和手续、随后就发汽运去粤省。
03年也没什么发达的空运物流,火车又不方便,没有经过赣、闽去粤省的路线,必须走鄂、湘绕路周转。所以还是用汽车,也不差这几天。
当地这时候也没全面紧张起来呢,响应速度跟17年后肯定没法比,外人搞得太大阵仗,反而会被人当成别有用心。
第一批货在路上一共中转了三四天,确保2月14全部分派捐到了一线各大医院。小地方医院分散的就拉到卫生局,自有专人去料理。
陆谨明的货运到的时候,正是其他谣言满天飞的节骨眼——2月11号开始,民间媒体终于被允许开始报道相关新闻了,不再要求封口,反而开始鼓吹宣传让民众自己注意卫生。
结果第二天开始,板蓝根和白醋有特效的谣言就开始疯传,十块一包的板蓝根炒到四十几,同样十几块一瓶的白醋能卖七八十。
相比之下,明远国际的口罩还是很良心的,给医院的部分是捐赠的,没什么可说。直接销售给零售商的,也才4块多钱一个——
主要是当时也没有国家标准,熔喷布口罩也没有纳入指导价。03年的熔喷布成本本来就比17年后高很多,所以也是合理的。
17年后熔喷布的基准价才五千块一吨(暴涨期间不算),而当时布的基准价就要三万一吨,差了六倍。按照等比例算,后世卖五角钱一个的,成本等比翻都要三块。
而且,03年的熔喷布口罩用量也会比后世多数倍,技术原因顾辙也分析过,因为当时熔喷机射出的喷丝直径要粗一个数量级嘛,精度不够,还做不到5微米以下的喷丝。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组成布的丝变粗了,同等面积的布当然会变厚变重。后世1克多布料就能造的普通医用口罩,如今要好几克。
这些也都是成本,所以市面上零售五块钱,已经算合理的薄利多销。
当然熔喷布成本高昂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机器太贵,需要收回折旧——熔喷布是90年代初出现的产品,相关专利技术外国公司在91~94年间逐渐完成了布局。
所以理论上按照专利20年的保护期,到2011~2014年间,熔喷布、熔喷机先后会过保,然后才迎来暴跌,因为没有附着知识产权可以合法山寨了嘛。
国内21世纪初的时候,没人买熔喷机造熔喷布,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当时也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山寨大行其道。
业内人士大多想的是“反正就是一种布料而已,现在太贵了肯定没消费者买单。忍住20年不穿不用,熬到2011年之后不就能不给钱白嫖通用技术了嘛”。
至于没忍满20年、中间就没忍住出了事儿,也不是正常人可以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