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最后的礼物(二)(2 / 4)

东晋隐士 昔三 205 字 2022-03-08

对,及时处理嘛。”

“可这是历阳郡啊,上接齐,魏,齐王虽然如今投诚于我大晋,但谁看不出来,那就是个幌子,一方面想要大晋护佑,一方面还在坐等时机呢,去年齐王派来的使者,就和我在钱塘有过些接触,不臣之人罢了。”

“至于魏,您也知道,冉闵破败,只在朝夕之间,燕国,慕容氏,那可都是凤梨血里踏出来的将军啊!难道您以为,就凭我这么个提不起刀的家伙,能和慕容俊那样的人对垒于长江?”

“历阳郡地处我大晋边陲,与那些强敌相抗,这就要求去主管历阳的人,第一要能尽快肃清那庾氏残余,稳定周边的士族,还要能为百姓安生,让百姓好好生活,最重要的是这个人不仅仅是一个能为百姓谋福的官员,也不仅仅是一个能协调混乱士族关系的谋略者,更要是一位能有决断,有胆色,有经验,甚至能鼓舞士气的将军啊!”

“以上三点,便已经难有人同时具备了,何况第四点呢。”王凝之叹了口气。

蔡谟皱了皱眉:“第四点又是什么?”

“第四点,”王凝之露出个苦笑来,“就是要此人是真的为国为民,忠心于陛下,而非那些野心之辈。”

“若非如此,其实很简单,直接把历阳郡划分归征西军所有,想必桓温大将军是很乐意接受的,而有他在,整个历阳郡,哪个士族敢出头露角?征西军集天下之物资,如何养不活一郡之地的百姓?至于军队,呵呵,别的不说,就当前我大晋,哪个将军敢说自己比桓温更善于军务?”

“可您说说,这能行吗?莫说桓温了,就算是龙骧将军袁真,在我来之前,和他曾有过一番交谈,他对历阳郡也是很感兴趣,可陛下能放心地把这军事重地给他们吗?若是给了袁真,那就是在塑造第二个桓温。若是给了桓温,呵呵,只怕这扬州,也很快要变成荆州了。”

王凝之叹了口气,再不说话,而是走到了窗户边,随手端起一杯酒,一口下肚,脸上愁苦之色愈明。

蔡谟瞧了瞧他,眼里倒是闪过一丝欣赏。

在自己所知道的那些关于王凝之的事情里,此子确实有些才学,但为人过于招摇,就连娶个亲,那都要一首催妆诗传遍天下,更别提平日里那些劣迹斑斑之事了。

在蔡谟看来,不过是在王羲之的教育下,有了些本事,加上琅琊王氏在背后撑腰,这才让他如此放纵不羁。

只是没想到,他这样一个人,居然还能把事情考虑到这种程度,可见盛名之下无虚士,倒也不枉太后召他入京为陛下效劳了。

“你所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只是老夫自永和三年起,便身体老迈,精力不济,即便是有心为陛下效劳,也恐力所不及,只能在此教授些学子们,盼着他们能承忠君之心,做一个好臣子。”

蔡谟很清楚,王凝之前半段儿嘲讽,后半段儿变相地夸自己,不过就是想要自己去接手历阳。

可谁愿意去啊!

谷婗/span历阳郡,那就是个烂摊子,尤其是庾氏离开后,必然会大肆搜刮,而司马晞又是率军前往,打成一团乱,自己过去了,怕是要活活累死。

更何况,这种地盘,长江沿岸的将军们谁不是盯着呢,自己去接手,那不就是在得罪这些将军们吗?

身后一个平静温婉的声音响起:“蔡先生,您可愿听小女子一言?”

蔡谟回过头,瞧了瞧垂首作揖的谢道韫,轻轻点头,“你且说吧。”

谢道韫露出个笑容,抬起头来,手上动作却不变,始终谦和有礼,开口:“昔日曾有姜太公岁暮老矣,仍助天下更新,后而方能定。”

“就如我夫君所言,当年魏武帝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首诗名为龟虽寿。既为神龟,自有其福,自得其用。”

“您在弱冠之岁,便为孝廉,随明帝而为参军,中书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