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之我的时代正文卷第271章乔峰与段誉杨旭东侧过身子,对着何良,一只手搭在桌边,道:“天龙八部是佛家的名词,指的是八种非人的神怪,包括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迎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迎。
而杨总这部塑造的重要角色不仅多,人设还都很有特色,可以说各有悲欢,恰好就和这天龙八部一般。
所以,我觉得杨总这部如果能一直保持这个质量写完,绝对是一部经典武侠巨著。”
何良对佛家的东西并不太了解,但却是觉得《天龙八部》中的角色各有魅力。
于是点头道:“你分析的确实是有道理。不过你别只顾着啊,剧本写多少了?”
“已经写了三集。”
“杨总看过了?”何良又问。
他可是知道,剧本如果不能合杨跃的意,杨旭东是需要重写的。
杨旭东道:“杨总应该是正在看。”
何良不再多说,拍了拍杨旭东的肩膀回家了。
杨旭东则去冲了杯咖啡,准备加班一小时。
···
杨跃确实正在看杨旭东写的剧本。
他本身并没有写剧本的经验,但却可以跟记忆中最经典的两版《天龙八部》做对照。
不过他现在遇到一个难题,就是以这两版中的哪个作为主对照。
他是小时候看的黄日华版,对剧中某些经典镜头、人物印象深刻,可如果不是穿越后能清楚的记起前世的一切,他对这版的整体剧情和每一集的细节其实是模糊的。
反倒是后来看过的胡军版,即便是在穿越前,他也印象深刻。
他知道,前世在喜欢武侠的人群中,认为黄日华版更经典的人更多些。
但这里必须考虑到一个重要因素——黄日华版是大陆观众接触的第一版《天龙八部》。
何况这版天龙八部在某些方面却确实极其经典,如人物塑造、演员演技、背景音乐、歌曲等。
但受当时环境的客观影响,其某些方面的缺点也特别明显。
其一就是服道化、特效。
不能说当时的制作方不用心,只能说时受制于时代、环境,只能拍成那样,在这一方面和胡军版确实是不能比的。
其二,就是演员形象。
当时演员只能从港圈中选,甚至可以说以tvb演员为主。
哪怕这些演员演技什么的比后面的要好,但外形确实无法改变的。
最明显的就是黄日华的外形。
他本身属于身材偏清瘦的,身高也和原著严重不符合,以至于要一直带个帽子来增加身高。
“雄壮”身材也是靠厚衣服撑着。
只能说形象拖累了演技、人设,不然这一版认可度绝对更高。
再考虑到神州这边的客观环境、技术条件类似拍摄胡军那一版的,或再说硬件方面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杨跃便准备以胡军版的为主对照,然后吸纳黄日华这一版的一些优点,尽量去除胡军这一版的部分缺憾。
心中确定了主对照版本,杨跃就可以对杨旭东的剧本给出某些指导意见了。
或者说,将他的一些想法反映到剧本上。
毕竟导演、演员对这部剧的印象多半都要从接触剧本开始,所以在剧本上表明他的一些思路是很重要的。
将杨旭东写的三集剧本看完了,也写了建议,杨跃就用电子邮件发了回去。
随后他就想起了这几日翁文凡、何良、杨旭东第三人推荐的那些主演。
当即就在笔记本电脑上翻看起这些主演的资料来。
首先是演乔峰的。
前面说过,神州演艺圈要比乐坛更加的内卷,新生代演员数量完全溢出市场需求,青中年演员虽然没那么卷,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