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大迁徙(6)山南回鹘(下)(2 / 3)

一位则是三年前中了进士,在长安守选三年后刚被任命为碎叶镇录事参军的岑参。

另外那人自然就是眼下貊歌息讫部的大侍斤貊歌长风了。

原本要去山东游览泰山的李白听说岑参的动向之后便决定与他一起去碎叶镇,那里,毕竟是他出生的地方。

而貊歌长风得知后,便派人将这两位接到了貊歌息讫部,陪同他们在部落盘桓了好几个月,得知原怛逻斯都督府都督孙秀荣带着大部要迁回到怛逻斯,便决定跟着他西去。

不过问题问题来了。

孙秀荣在檀石槐台一战,全歼唐军两万,还击杀了大唐第一名将王忠嗣,为何李白、岑参还愿意跟着他去怛逻斯?

先不说岑参,他是一个文弱书生,若不是有一身出神入化剑术李白的带领,他是不可能来到传说中的乌德鞬山的,那可是窦宪勒石燕然之地啊!

至于李白,他虽然出生在碎叶镇,不过却是在剑南长大的,是一个正宗的“蜀人”多过“西域唐人”,却又为何愿意跟着孙秀荣去怛逻斯?

其实,在李白心中,成为一个仗剑走天涯的游侠还还多于在宦海历练,何况前不久的他虽然在长安得到皇帝的青睐,但归根结底是将他当成一个擅长诗词的“弄臣”来看待的,这自然与李白的心性不符,于是便起了周游天下之心。

如果李白是一个从内心愿意成为弄臣之人,他肯定是写不出来后来脍炙人口的那些诗篇的。

文由心生,诚其然也。

与李白相比,比他小十余岁的岑参倒是一个既能咏哦诗坛,又能埋首文牍之人。

自从在长安见过李白后,岑参便“惊为天人”,深感“吾不如远矣”,加上又刚刚踏上宦途,对于前路如何并没有全盘的设想,无非是按部就班罢了,于是被李白一撺掇便跟着来了。

至于李白为何甘愿冒着偌大的风险来到乌德鞬山等候孙秀荣,是因为他听到了一个传闻。

那个传闻是被孙秀荣刻意传出来的,也就是他第一次见到南霁云时所说的话。

“只要海纳百川,胸怀宽广,国富民强,说着唐话,读着唐书,行着大唐的规矩,那便是大唐!哪管具体在哪里?!”

李白一生中除了游山玩水,寻仙访友,最热衷的就是修道了,而道家的“无为而治”对他的影响更是极为深远。

“是的,唐语、唐书、唐人的想法是根本,天下之大,何处不能去的,何处不能游赏”

这就是李白由衷的想法,至于其他的,他根本不在乎。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其实这句话对南霁云的杀伤力远不如对李白大,南霁云读书不多,当时又是落魄潦倒,这句话虽然颇有冲击力,但终究没有对像李白这样生性洒脱、不拘行色,又饱读诗书之人来的影响大。

而对于掌管着貊歌息讫一带牧场的貊歌长风来说,得知孙秀荣就要过来了,并且已经知晓骨力裴罗和葛萨骨啜的作为,这心思也寻摸开了。

“打也打不过,骂也骂不过,只能以文会友了”

李白、岑参、貊歌长风三人即将抵达浑河南北支流汇合之处的消息已经先一步被貊歌长风传递给了孙秀荣。

得知此事后,孙秀荣带着大约三百骑越过了最前面高庭晖的博格拉营,先一步抵达了那汇合处。

很快,他就见到了那三人,以及三人身后的大约百余骑兵。

他的眼睛没有在李白和岑参身上停留太久,而是在貊歌长风身上踯躅了一些时间。

当他见到貊歌长风身后的那张大弓时,他的瞳孔不禁猛地一缩——那张大弓外行看不出来,不过对于他这位用弓箭的大行家来说一见便知。

那是一把同样来自大唐兵部下面武库司制作的强弓,这样的强弓不会作为常规武器发放给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