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我将来最后悔的肯定是做皇帝(1 / 2)

杨坚又派太监来宣诏了一次,不过这次,杨恪也仍旧未曾前去皇宫。

非是他不给杨坚面子,而是这不符合他的利益最大化。

大隋襄城王这个身份,在杨恪逃出洛阳城之时,已经算是过去了。

只是,各方牵扯之下,大隋官方未曾将这王位拿去。

杨广派遣杀手追杀,几乎将杨恪逼至绝境。

那一晚,枯坐山巅之时,血脉中的亲情,已经荡然无存了。

身为帝皇,或许杨坚有他的想法;那么杨恪身为蜀山派掌门,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私下里,他可以居住在杨勇府邸,却绝不会再去皇宫。

因为,蜀山派,位于蜀地,位于宋国,或许杨恪可以说自己不是宋国人,但是蜀山派,却是宋国的。

所以,身为掌门人,杨恪不能凡事只为自己考虑,不为师门,和蜀山上下想哪怕一点点。

位于此世,就是如此的身不由己。

有句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人自己问心无愧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到社会舆论,要在乎社会影响,要体谅那些看着自己的人,人家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你要让人家不误会你,你就得凡事行得正坐得端。

就像是杨恪,宣诏即入皇宫,随后杨坚必然会有赏赐,说不定这王爵,还会提升。

这让天下人怎么看,或许杨恪可以说问心无愧。

只是别人信吗?

世人在乎的是他问心无愧吗?

行止没有错处,让世人无可指摘,这才是处世之道。

固然,他的身份放在那里,和大隋国是不能切割的,杨恪也并未想要切割。

就像是他现在说的,不在乎大隋国皇位,那就要表示出不在乎的态度。

给世人看,也是遵从自己的心意。

九国并列千年至今,虽然近几百年,像似没有争斗了,但是在江湖上,处处争锋。

在伏牛山脉、秦岭山脉、大河两岸、大江峡谷、雪域高原、大漠雪原中,却是无处不沾染血迹。

横断大江的十二连环坞、隐于秦岭的四大寇、渤海中的神龙教、天南的五毒教、肆虐西域的魔教等等。

这些邪魔势力,横行一方,那个背后没有站着一个帝国。

只是没有几百年前,精锐之师,陈师山关,伏尸百万的惨烈。

争斗逐渐化为了正魔之争,或许还有佛道之争。

就像是禅宗少林,若是没有大隋国的倾力辅助,哪有南少林的横压一世?

若是没有大唐国的资源,哪会有南北少林,交相辉映?

若是没有大汉国后来的扶持,只凭张三丰,恐怕也难将武当发扬光大。

位于蜀地的蜀山派,自然要争取大宋国的资源,而不是这万里之外的大隋国。

毕竟,杨恪要走的是玄门正道,而非是那些说好听点是“亦正亦邪”,难听点,不就是“墙头草”吗?

固然,那样行事,看似得了自由,却不知不觉,失去的也太多了。

这是,杨恪体悟当年游戏中的行事之后,得出的感悟。

……

“父皇征召,他又拒绝了?”

随意的将政务委给王府诸官,杨广以往是十分勤政的,内外无数人都知晓他的勤勉。

只是,这几日,他却无心处理政务了,时常和杨素在一起,不知在谈论着什么。

他们谈事,不在密室,大多时候都在大堂中,或者花园中。

虽然看着是光明正大,但是方圆数丈之内,只有他们两人,就是那些王府亲信,都难以近前探听。

听着杨素又传来的消息,杨广不由一喜,这一日,他的心情,是忽上忽下,若非身体还算康健,以往练武也算是勤勉,只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