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的区别还是挺多的。
原材料方面都一样,全部都是从沙子、石英等富含二氧化硅的原材料中,经过高温下的整形、多步净化,然后采用旋转拉伸的方式得到一个硅棒,再从上面切割出来晶圆片。
我们常见的内存条、固态硬盘等存储设备就是从晶圆片上按照设定好的大小尺寸,以及晶体结构,切割成黄豆大小的内存颗粒。
然后这些内存颗粒再加上控制芯片,以及金手指,外壳等等,经过测试合格后,就基本上完成了。
内存颗粒的生产难度,上面的晶体管数量,以及架构难度比芯片要简单的多,而且也小的多,这也是为什么会被叫做颗粒的原因。
随着三星、海力士等南高丽存储企业的逆周期崛起,东倭的东芝,尔必达被挤死,市面上能生产内存颗粒的企业,只剩下了三家,三星、海力士、镁光。
我们所熟知的,大名鼎鼎的金士顿,并没有生产内存颗粒的能力,换句话说,金士顿也是个贴牌厂。
然而这也是,为什么海力士、三星一说工厂着火,内存条和固态硬盘的价格就止不住的蹭蹭往上涨。
市场上一共就三个供应商,两家都着火了,这价格能不上去吗。
接下来是芯片,芯片相对于存储设备就难得多了,首先芯片设计这一块,需要设计上百亿个晶体管,就已经难倒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企业。
这上百个亿晶体管设计完成后,则需要在晶圆片上涂上光刻胶,利用光刻胶感光后形成的耐蚀性,将光掩模板上的设计图形刻在晶圆片上。
然后再进行蚀刻、形成临时门电路、金属门电路、让铜离子沉积在晶体管上,最后打磨多余的材料,这样一层集成电路就做成了。
如此这样重复二十来次,将各个不同的光掩模板全部刻在晶圆片上,芯片内核就基本上做好了。
最终对晶圆片进行测试之后,便会将晶圆片切成芯片内核,然后与衬底、散热片整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一个我们常见的cu芯片。
分立器件跟存储设备和芯片都不相同,分立器件里面的晶体管数量虽然不多,也并不复杂,功能更是不能跟芯片相比。
但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其可以独自使用,如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
不过正是因为功能不强悍,技术要求不高,所以分立器件的生产量几乎占到了所有半导体的50,但产值却只占到了5左右,妥妥的低端产品。
可对于华夏来说,意义就不一样了,华夏是制造大国,世界工厂,使用了全世界60的半导体产品,每年有三千多亿件半导体产品,从国外出口到华夏。
其中毫无疑问,分立器件的数量占大头,在这种情况下,方辰怎么可能放弃生产分立器件。
而且分立器件只是相对而言价格便宜,利润却并不小,并且因为技术难度低,使用广泛的特点,正是现在擎天芯片积累经验的好产品。
至于存储设备、芯片这两样,那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就是最主要的半导体产品,如果不生产这两样,那方辰生产什么去。
“内存条方面,首要任务就是追赶上东倭和南高丽,能做出来64b的内存条再说,我相信只要时间足够,投入足够,做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芯片方面,则艰难一些,尤其是桌面cu芯片这一块,我问过倪院士了,他大概还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够彻底吃透英特尔的x86指令集。”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问题,难的我们生产不了,先从简单的开始练手就是了,擎天的游戏机、学习机,复读机、甚至包括04机在内的芯片,都不是什么特别复杂的东西,最先进的也是十年前,三四代之前的产品了。”
“我相信,设计和制造这样的芯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