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也就是不足半个时辰,她就捋了好大一堆。这速度,比原来快了三倍以上!
弄够了野菜,榆树条已经晒得有些软了。
她找个干爽的地方坐下来,开始一根一根修理这些树条。这些榆树条普遍都是筷子粗细,五尺来长,上面长着一些更细小的枝丫。必须将这些小枝都削掉,才能合用,否则特别容易扎伤手。这些都是小时候滴血的教训。
修理好了树条儿,她又把两根粗树枝折弯成了近似圆形,用随身带来的麻绳系好备用。
做完这些,就用去了约半个时辰,太阳已经到了东南角偏上位置,应该到巳时了吧。
至此,总算是完成了前面的准备工作,可以正式开始今天另一项任务——编筐。
叶灵蕖从小心灵手巧,时常帮着妈妈干活,编个土篮子轻松得很。那时她还小,手劲不够,要别(发四声音)严一根筷子粗细的树条还要费些力气,现在她可是武林高手,那树条在她手中比面条硬不了多少。
一手抓过六根榆树条儿,将根部一端摆平齐,然后在相对的方向上,以同样的方式再摆好六根树条儿,让两边的树条儿一替一根地互相穿插进另一个方向的树条里五寸左右(也就是约十五厘米)。
用脚踩住,又抽出十二根树条,与先前的两把垂直,相对着摆在上面。接着,又在上面斜向摆了两层,整体呈现“米”字形结构。这就把土篮子的“纲”准备完毕。
再拿出两根树条,绕着摆好的纲一上一下交替着缠了进去。一次不行,连续来了三次,这个“米”字形的纲就固定了下来,土篮子的底也就打好了。
后面,改成一根树条一根树条往上编,这就容易多了。再平着编了数圈,就将每一缕“纲”分成两份,继续缠绕。
觉得差不多够大了,又拿过弯好的粗树枝圈拿来,把整个筐底放一上去,筐梁就有了,然后继续往上编枝条。
后面更简单,一根一根树条编上去,将筐梁收在里面。觉得差不多时又将“纲”拆分一次,六八四十八根树条均匀分开,构成了整个土篮子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