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地区的郡县管理时分时合,旋置旋改,但基本上延袭了两汉的县制,中原王朝开设郡县、移民实边等一系列的措施,既加强了对当地的治理,又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铁器,也大大促进了洱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根本性提高,从中原引入了水稻种植技术和牛耕技术,白夷人见归属炎汉的各夷族经济各方面都大大好转,所以不少人都逃亡炎汉。
不同于由孙谞派出的、在乌鸿那里吃了个软钉子的郡吏,身为合浦郡守修则的儿子,修则还任前部督,负责三郡(合浦郡、朱崖郡、郁林郡)的军事,自然算是重要人物了,修允本人又在建邺有着一个郎的职位,在乌浒这里自然也得到了最大的尊敬。
不但坐在帐中最尊贵的位置上,有乌浒和他帐下的耆老一齐奉酒,甚至还能看到舞女的身姿摇摆——这是一个有求于乌浒的吴国商人花了大价钱买来的。
修允对此安之若素,他可算是受了君命来此,比起他的地位和身份,在他看来,甚至在小小的白夷族中连族长都还不是的乌浒,在他面前本是连站的资格都没有。
能让乌浒坐下来说话,是他修允的为人宽厚,也是因为他想早点完成他的任务,回到建邺去。
修允本不想来跑腿,他最想的还是什么时候接父亲的班,最少也要做一个郡守,而不是出来当说客。
但他偏偏不幸分在孙谞手下,孙谞不久前被任了交州刺史,他分在了交州刺史部任官。
孙谞身为宗室,本来就是一郡之守,得孙皓信重,就算到建邺,那些大臣都要以礼相迎,不是修允能开罪得起,就是他父亲,也得给面子。
无奈的修允只能打起精神,跟乌浒周旋,封官许愿的话说了一通,按照出来时孙谞给他定得底限,无论如何都是要保证,不能让乌浒的军队出现在汉地——即便是乌浒愿意投效,也不需要让他出兵——对于孙谞的担心,修允能够理解,这些夷人比着孙氏还要诡诈,随时都可能投靠敌人,孙谞若是不提防他一手,那就是太蠢了。
幸好识趣!修允在欣赏歌舞之余,用眼角瞥了一眼乌浒,他今次来见乌浒,没有说上几句,这个白夷族族长的弟弟便毫不犹豫的接了官状,做了大吴王国的一名令君,虽然还有说过要帮忙出兵,但被自己拒绝后,便绝口不提。
至此,修允便是算是完成了他的任务,便能安安心心的坐下来看着歌舞。
他也打听过了,不久前,霍弋派了陶璜在交州专门负责招揽夷人,这次的目标就是白夷人。
都是交州士族中的新一代,陶璜的名号可是比他修允强太多了,不过现在修允真想让陶璜看看他要招揽的这个白夷人究竟是什么德行,这卑躬屈膝的奉承样子,想必陶璜也很少看见。
乌浒倒是没觉得他的行为有什么不对,作为夹在汉吴两强之间夷人,两边通吃,左右摇摆才是正常的做法。
对上衣食父母,他也不介意弯弯腰,而在他的心中,其实也隐隐的对陶璜在他和他兄长之间的态度很是不满。
他也想要更大的地盘,更多的子民,更多的权势和钱财,这些汉人都不会轻易给他的,毕竟投靠汉人的蛮族很多了,他一个白夷族族长的弟弟,算不了什么,就是他哥哥也得不到多少看重。
一名亲信匆匆走进,悄悄向乌浒说了句什么,乌浒脸色顿时一变,紧张得向修允看过来,看见修允一直在喝着酒,便悄悄的回了两句。
修允竖着耳朵,暗自冷笑,乌浒应该想不到,他可是一直惊醒着的。
原来是陶璜来了!
大汉有班超之事,这一节书,修允可是看过的,也早就有了准备。
被人恭恭敬敬的迎进了寨中,陶璜第一眼就看到了,身上的服饰完全不同于白夷人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