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赐(2 / 4)

我在江湖做女侠 弓诚 8752 字 2020-04-10

及刘宽、张济于华光殿中侍讲,以教授神宗,后迁任少府、光禄勋。

建宁二年,当时青蛇出现在御座,神宗询问杨赐缘由,杨赐于是封书上奏直引典故劾奏内官,这事应该是人为的,御座之旁,一天几百人在打扫警戒,一只蛇怎么会游荡过去?

熹平二年二月,杨赐出任三公之一的司空,也就是此时陈曦兼任的御史大夫;同年七月,杨赐被罢免,改任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光禄大夫原秩为二千石,此为加秩,是给杨赐的特殊礼遇)。

熹平四年,杨赐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上奏,指出经学典籍传习久远,讹谬的情况日趋严重,请求正订《六经》的文字。

神宗同意他们的建议,遂命蔡邕等进行校勘,并将校正过的经籍刻于石碑,立在太学之外,作为经籍正本,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

熹平五年,代袁隗为司徒,当时朝廷授人爵位,没有次序,而神宗非常喜爱游玩,杨赐因此上书劝谏,言辞恳切。后来因为征辟党人而被罢免,又拜光禄大夫。

光和元年,嘉德殿在白天出现明暗两道彩虹,神宗厌恶这种天象,引见杨赐及议郎蔡邕等人入金商门崇德署商议此事,使中常侍曹节、王甫主持问询。

杨赐仰天而叹,答道“我每次读到张禹传,没有一次不感到愤怒叹息的,张禹既不能竭力尽忠,畅言治国之道,反而留心自己的幼子,乞求让他女婿由远地调回近任;朱游想得到尚方斩马剑来处治他,确实有理由;我凭借浅薄学识,受任先帝之末,世代受宠,无以报国;学浅而以要事相问,想要死而后已。”杨赐于是上疏极言陈说时事,弹劾受宠的乐松等人逢迎帝意,不务正业,并请求斥退妄臣。

奏疏上呈后,被曹节偷看,不和其意;而事后,蔡邕因直言而被流放朔方,杨赐因帝师身份,则得以免咎,同年冬,神宗前往太学行礼,以杨赐为三老,后再迁少府、光禄勋,就是这么的待遇不同,弘农杨氏之能可见一斑。

光和二年十二月,因三公之一司徒刘郃于十月为宦官诬陷下狱死,因此以杨赐再次出任司徒;神宗想造毕圭灵琨苑,杨赐又上书劝谏,但因侍中任芝、中常侍乐松认为可造,于是神宗下诏建苑。

光和三年九月,杨赐因病被罢免,不久,却又拜为九卿之一的太常,并赐御府衣一套。

光和五年,杨赐又接替许戫任太尉。

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杨赐受诏入宫与群臣议论此事,但他因恳言谏神宗而违逆神宗,神宗于是以发生起义为借口将其罢免。

杨赐时任司徒时,曾与掾属刘陶商议道“张角等人逢大赦也不思悔悟,反而变本加厉,如今若是下令州郡逮捕讨伐,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骚乱,加速祸患形成。应该严令刺史及二千石(指郡太守、国相、都尉等),简选流民,派人将其送回原籍,借机削弱其党羽,然后诛其首领,可不费力平定,你看如何?”

刘陶答道“这就是兵圣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杨赐于是上书陈说此计,恰好他被罢免,此疏便被留在宫中。

神宗移居南宫时,看到了此疏,感悟之下,下诏封杨赐临晋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当初,杨赐与刘宽、张济一道为神宗讲学,他认为不应自己一人受封,于是上书请求分出食邑给刘宽、张济,神宗于是封二人及其子爵位。

不久后,杨赐又担任尚书令,数日后出任九卿之一的廷尉,杨赐以自己并非世代法家出身,于是坚决推辞,神宗命其以特进身份回府。

纵观杨赐朝中历程,几上几下,但是始终都是核心,三公任了个遍,九卿也任了一半,如此势力,如此威望,天下也就一人,就是张让等人,被他当面斥骂,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