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代就注定会被记住。平凡的年代才更显得个体渺小。
成林的“万人计划”这一代人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有一个成林特色,他们从成林幼儿园到成林高中,身边都是同一拨同学。有的人也许很向往,也很喜欢这样度过自己的12年,可有的人很向往认识不同的人。
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好或者不好,只有喜欢或者不喜欢。只是喜不喜欢这个标准却会因为境遇,年龄等外部因素改变。
十二年的时间,和同一拨人在一起,说孤单也孤单。
杨念小学升初中之后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成林所有的学校开始调整为“六三”制度六年小学加三年初中。
其实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原来为四个年级准备的初中教学楼,现在只有三年个年级,这就说明每个年级都可以有更多的班,不然,教师资源和教学楼都将空置。成林、南湾发展迅猛,并没有多余的人手和资源来解决这件事情。于是成林所有学校的所有教研组一致讨论决定,成林的初中将会开始招收成林一小、成林二小这两个小学以外的学生。
那这样是否也是可以允许成林一小和成林二小的学生到别处去上学,那些家庭又是否准备好了。
其实成林一小、二小是否开放小学毕业生转学转档案,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但他的背后却是一件又一件大事。随着成林发展计划的成功落实,这十余年中,成林已经成功的在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都带动了南湾、红羽等其他区域共同发展,这样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更多的人或是和集体一起,或是单枪匹马,在这十余年里陆陆续续来到这个城市扎根。那当年来开荒的那一批青年呢?也许当年跟随“万人计划”来到成林的人,在和成林一同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自己的发展已经超过了成林能的平台,也许别处有了一个更合适的位置正等着这些第一代建设者。这也说明更多的外区人,外地人能到成林来扎根,他们的孩子可以直接转学到成林上初中。
无论是换工作还是转学,这一切并不是简单的几个调令而已。所有的发展计划和规划,最后都落在每个人的身上。时代的波动,说到底是那无数的个体的波动。这一切一切的变化,都那么惊人的相约在了世纪之交。
“你可知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成林的学校一直都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合唱节是艺术节开始的标志,合唱比赛之后,是歌唱比赛、乐器比赛、舞蹈比赛、话剧比赛和英语话剧比赛。以集体项目开始,也以集体项目结束。
集体项目在年级内评出优秀作品,个人项目不分年级直接评选优秀个人。所以一般获得个人项目前三的都是高年级的同学。所幸的是,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并不在同一个学校里。也保证了相对的公平,不然得奖的都是高中生了。
这个传统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成林在不断的实践中调整优化的。
合唱比赛每个班出两首歌,一首指定歌曲,一首自由选择。这一年相信全国的校园合唱比赛可能都会有这首《七子之歌》。
成林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按照实际每个班向组委会报名的顺序,已经被选定的自由选择曲目,不能被重复选择。这也就避免了一次比赛,出现三个班都在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是谢亮的主意。
成林二中是成林的初中。二中负责合唱比赛的音乐老师谢亮是个长发飘飘的男青年歌唱家,年纪不大,但是从毕业就在成林二中任教。他已经把自己对艺术本身的热爱完整的转化成了对艺术教育的热爱。
谢亮很珍惜自己在二中的音乐老师的工作,因为他如果在别的城市或者是云城的别的区的中学,那音乐根本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这一点,谢亮刚到成林二中第一年第一次提交教学方案的时候他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