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心致志的研究着织布的工具。
在他的面前,有两个长方形的木框,一个长一米宽半米,还有一个长九十五厘米宽半米。
长一些的木框在上,短一些的木框在下。
在下面的短木框一头跟长木框对齐,另外一头上则细细密密的钻了孔,上面牢牢的钉着很多长五厘米、比牙签也粗不了多少的竹签。
这些竹签之间的间距很小,只有三毫米左右,上面精心刻画出来了一些小沟沟,用来增加摩擦力度。
每一根竹签上面,都绑着一根比较细的麻线,麻线的另外一头在木框的这一边绑着。
这些竖着绑的线绷得很紧,且彼此之间相互平衡,并不相交。
上面的放着的那个木框上也是同样的操作,用一样的手法,绑了这些多的线。
所不同的是,上面这个木框的另外一端,并没有那些牙签一样的东西。
所有的线,都是绑在木框上的。
并且上面的线与下面的线错开,并不重合。
这些细细的麻线,就是韩成让部落里的人,用线陀螺纺织麻纤维而成。
上面那个木框另外一边的中间,绑着一根指头粗细的麻绳,麻绳搭在一个竖立在那里的、木框的横木之上。
“哗啦。”
坐在这一端的韩成用手一拉手里粗粗的绳子,上面这个大木框的另外一端就升起来了,随之而起的还有绑在上面的绳子。
大木框上的绳子和下面的小木框上的绳子之间有了分离,中间有一一个的夹角。
韩成用脚踩住绳子不让其落下,然后把另外一只手里拿着的一个两头被打磨的比较光滑的木棍从这夹角中穿过。
木棍之上,缠着的细细麻线,也随之穿过夹角,留在里面。
韩成用手将这根横着穿过的麻线往里面紧紧,让它跟其余的麻线靠的更紧一些。
然后松开脚下踩着的绳子,被拉起的大木框落了下去。
因为小木框上的麻线是在竖起的竹签上拴住的原因,所以大木框彻底落下之后,大木框上绑着的绳子,也随之来到小木框上的绳子下面。
两者之间,再次形成了一个夹角。
韩成再次把当作梭子来用的木棍从夹角中穿过,再把大木框拉起……
这样一横一竖、一起一落之间,这些原本只是单个的线,就这样纵横交织成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