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的都城归化城,这要是伤亡过大,难免朝里的明公们做文章,瞎逼叨叨。
虽然没啥用,但是看多了也烦不是?
耿如杞交了一张漂亮的答卷,让朝中的明公闭嘴,让大明皇帝拍桌叫好,无论多少的龌龊,耿如杞胜了。
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也不能谴责胜利者。
“立刻遣使喀喇沁部,那个乌梁海氏的人叫什么来着?苏什么来着?”朱由检对着一长串的名字就是记不住。
王承恩乐呵呵的说道“苏布地塔布囊,汉名孙苏。”
万岁爷高兴,他就高兴,前面打了胜仗,虽然内帑要出钱抚恤,但是这钱他花的很乐意,满朝文武反对,王承恩却从来不表态。
在王承恩的眼中,这天下都是万岁爷的,自然这军队不能只听兵部的调令,最终还是得听皇帝的才是。
“孙苏,对,我记得孙苏是倾向我大明的,而且当年和察哈尔部闹掰了还是因为跟大明互市的关系,前段时间,朕开了边市,这个孙苏还上书来着。”
“遣使去喀喇沁部,就说大明与喀喇沁部友谊天长地久,对于大鲜卑山山口的贡格尔草原,喀喇沁部不是一直宣称自己的吗?朕支持他的诉求,让他们去,大胆去拿!建奴敢侵扰,就让耿如杞去!”
“让耿如杞也派个人去,安定下喀喇沁部的心思。”朱由检乐呵呵的说道。
既然建奴要退,那贡格尔草原大鲜卑山口的贡格尔草原,就绝对不能给建奴拿去,即便是不属于大明,也不能属于建奴。
当然,喀喇沁部真的和建奴打起来,是否支援,还得看局势打的胶着程度了,万一是互相演戏,最终上演喀喇沁背刺大明的戏码,就不妙了。
耿如杞还会听话吗?
此一战,耿如杞的威名必然曝与南北,如此威风之下,山西本身就是耿老西的地盘,这一下子,耿如杞还是耿老西吗?
王承恩十分的忧虑,但是他不敢说,万岁爷之前就对耿如杞有些芥蒂,此言一出,怕是君臣失和。
做内侍,必须要谨言慎行。
“下旨犒赏边军,给死战将士论功行赏,给死难的将士们立下碑文铭刻,他们不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走了,让黄立极将捷报以邸报的形式通传大明。”
“好!好!好!”
朱由检再次连连道好,站起来来回踱步,笑容满面。
“传召孙传庭、袁可立、毕自严入殿叙事,朕要给耿如杞加官进爵。”朱由检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功臣。
喜讯很快就如同长了翅膀一样在大明京师传开,通过水马驿传到了整个大明,但是这个捷报,却没有引起朱由检想的那种举国欢腾的局面,反而如同一颗石子落水了湖中一般,仅仅掀起了阵阵涟漪,就再也了没有了后续。
当然这一次山西全境,鞭炮齐鸣,如同过年一般,但是其余地方就显得十分平静了,街头巷尾都没人谈论。
大明的百姓们对胜利已经如此淡然处之了吗?
大明的百姓们认为这场胜利是轻而易举,理所应当的吗?
大明的百姓们已经对国朝取得的胜利漠不关心了吗?
其实都不是,是这封捷报邸报通传到各州府县的衙门之后,就变成了一张告示,简简单单的贴在了衙门口,第二日若是有风,或者有雨,这捷报,就随风而去,被雨水浇落,落在泥泞之中,再无了生息。
大明的百姓,压根就不知道大明在边境取得了如此的胜利,甚至更多的大明百姓们,连建奴造反之事,也只是听闻了北边的蛮子又在扰边。
这是数十年,甚是上百年的时间里,大明朝的明公们、勋戚们、各地的缙绅们经营的结果。
反投献三个字,道尽了大明朝廷的艰难。
地方与大明朝廷的矛盾重重。
这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