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1915年,平均每个月就有近20万人移民南部非洲,这其中又有近四分之三是华人。
现在的南部非洲,除了以英裔为主的开普,以布尔人为主的奥兰治,其余各州华人基本上都已经成为主体人口,尤其是在德兰士瓦、罗德西亚、和尼亚萨兰三州,华人占据毫无争议的主导地位,这三个州也是南部非洲经济状况最好的三个州。
来到南部非洲的新移民,大部分都被安置在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这两个州地广人稀,总面积加起来170万平方公里,有足够的土地安置那些刚刚来到南部非洲的新移民。
导致移民快速增加的因素有很多,战争对全社会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几乎所有的参战国都处于崩溃边缘,人们迫切希望逃离可怕的战争漩涡。
相对来说,英国和法国的情况还算是较好的,英国和法国都有殖民地可以吸血,就算是情况比较艰难,也依然能够继续下去。
俄罗斯帝国的情况越来越危险,俄罗斯的农村有粮食,但是因为铁路被征用和糟糕的管理,农村的粮食无法送到城市,女人也被迫工作,每天要工作十个小时以上,每周还要花费至少40个小时为孩子们购买食物。
物资严重短缺造成物价飞涨,年初圣彼得堡就发生了规模庞大的工人大罢工,至少有67万工人参与罢工,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到年底,圣彼得堡的存粮只能满足整个城市几天的需要,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随时会爆炸。
和情况较好的协约国相比,德国和奥匈帝国都处于崩溃边缘,威廉二世和奥匈帝国的老皇帝都没有想到战争会持续这么久,战争刚刚爆发几个月,德国和奥匈帝国就出现了粮食短缺,战争爆发当年的冬天,维也纳杀掉了一万匹马,第二年春天,德国政府实行物资配给制,大约900万头牲畜被杀,猪肉在短时间内价格剧烈波动,先是价格急剧下跌,然后是价格急剧上扬,随后价格居高不下。
实行全国总动员之后,德军的规模快速扩张,用于农业的劳动力严重短缺,到1915年冬天,前线的德军每周需要1700万磅各种肉,6000万磅面包,13亿磅土豆,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柏林就发生了因为食物不足引发的骚乱。
1915年的冬天是有史以来最严寒的冬天,连绵的秋雨造成农业减产,很多农作物在冬天被冻死,农民缺少肥料,缺少劳动力,秋天的粮食严重减产。
到了冬天,粮食短缺的情况进一步发酵,柏林每天都有数万人排队领取救济粮,而所谓的救济粮,只是用少量的粮食和蔬菜煮成的菜汤。
德国的科学家可以合成氮和药棉,但是无法合成脂肪和蛋白质,一种几乎没有谷物的“黑色面包”开始流行,谁都不知道里面的成分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几乎没有肉的腊肠,每人每周只有三磅土豆和一个鸡蛋,生活水平连英国集中营里的俘虏都不如。
1915年冬天,柏林一家医院报告,全年有八万儿童因为缺少食物死亡。
这才仅仅只是一家医院而已。
和德国一样,奥匈帝国的情况同样糟糕,在奥地利,一家人每天只允许在一个房间内取暖,因为要节省燃料。
维也纳的人们在杀掉了马之后用狗拉车,后来连狗都被吃光了,人们开始养兔子种甘蓝,甘蓝就是包菜,这个冬天也被称为是“甘蓝之冬”。
罗马尼亚王国投降后,德国物资短缺的状况得到一部分缓解,虽然这个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是德国总算可以继续下去,圣诞节刚过,罗伯特·尼维勒就迫不及待的来找罗克,和罗克商量新年之后对德军的攻击行动。
和他的前任霞飞一样,罗伯特·尼维勒制定的计划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进攻,进攻,再进攻!永不停歇的进攻!
“侦察机对德军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