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颙望那布满阴霾的天空,天空之中,有一只失群的小雁儿,虽然它孤身一人,但它依旧拼命地往北飞着,好似那里有等着它的父母。
自那之后,又过了很久,何琼芝突然发现杏娘已不像以前那样爱笑了,甚至连眼泪也很少见到了。也是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当苦难逼着他们往前跋涉的时候,也在逼着这个小女孩快速成长。以前,她总觉得杏娘和小缃都是一样不幸的可怜娃儿,可事实是,小缃要比杏娘幸运的多——她还没有懂事,那段被父母遗弃的悲惨历史虽然写进了她的人生,却没有在她的人生中留下明显的痕迹,所以,她是不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种凄苦的孤独感的。
小缃懂事后,何琼芝便让她去到杏娘的身边,她希望小缃的笑容可以让杏娘那颗孤独的心得到些许慰藉。然而,今晚,当她发现小缃偷偷将杏娘的所言所行,事无巨细一一报知于周秉仁周管家的时候,她的心噔地一下提了起来。
她没想到当年她苦心安排在杏娘身边宽慰杏娘服侍杏娘的女伴今日竟成了监视主人通风报信的细作!她没有细思也不敢去细思周秉仁一个管家何以要打探主人的言行举止,她只思量着要赶紧把小缃从杏娘身边调离。尽管她也明白,杏娘和小缃感情深厚,硬行支调,会惹杏娘伤心,但她不得不这么做。
而另一厢,独坐愁城的崔洵敛眸凝思,愁眉深锁,颠簸的马车让他无法安静,跳动的烛火也让他无法集中精神,直到马车经过车马喧阗灿如白昼的夜市时,他内心的烦愁才稍稍安宁许多。恍惚间,他的脑海里掠过一个影子。
靖康元年,在金人第二次围困汴京城之前,一夜,张俊突然派人来到他的宅上委托他办一件事情。那人临去时,崔洵曾瞥见他将一支银钗和几封密函收拢在一起,并贴身藏入怀中,十分谨慎。时崔洵也觉得奇怪,但他不过是个听命办事俯仰唯唯的人,不好过问;况且那支银钗也甚是普通,想来也不过是那送信之人的体己之物,所以他也未曾放在心上。
然而,就在刚刚,他再次见到了这支其貌不扬的银钗。
时隔多年,为什么它会再次出现?到底是谁送来的?他到底想干什么?他到底知道多少当年的事?崔洵在心底反复的思索着这些没有答案的疑问,非但百思不解,还疑窦丛生。其中,让他尤为不安的便是那锦盒底下的那两行诗。与何琼芝一样,他所在意的也不是那两行诗的内容,而是那两行字的字迹。
“那不是他的字吗?他不是死了吗?”
忽而一阵阴风从他身后呼哨而过,惊得他猛地打了一个寒颤。他骇然睁开双眼,却发现自己已经躺在自家温暖的罗床之上了。他觉得口渴,便起身步到桌旁,倒了一杯水,水是温热的,正适口入喉。他一手端着水杯,一手提了提肩上的长袍,漫不经意地往帘外觑了一眼。
时,浮云闭月,江烟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