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在搞价格。
讲完,老男人就将半两搁在一边,再度掏了两个用透明塑料密封盒装起的……西夏古币!
都是天圆地方形式。
一个是银币,一个是金币。
从文字上来说,很符合它们金币银币的身份。
不过……
老男人介绍说“这是我家老爷子,当年在那边出差的时候,从夜市里淘到的西夏岁币。
我研究过,这应该是西夏进献给大辽或大元国的岁币,而不是大宋进献给西夏的岁币……”
末了,老男人十分期待问“老板你看,这两个岁币是真的吗,值多少钱?”
“宝友,这两个岁币是假的。”
老男人有点蒙,满脑门子大写的问号。
潘天阳为他解惑说“宝友,西夏终其一朝从没有向大辽,大金,或者大元进献过一次岁币。
后期的确有主动提出向大元进献岁币,而且大元也认可了,但大元没有等接收这一批岁币就灭了西夏。
而且,岁币从来就不是货币。
无论大宋给西夏的岁币,还是给大辽的岁币,亦或是给大金的岁币等等等等,都不是以货币形式呈现。
而是丝绸、瓷器、盐、铁器等等商品。
在的古代,人们就知道货币权的重要性了,小国寡民不提,大一点的怎么可能用别人家打造的货币?
大宋那点小心思,无论西夏、大辽、大金、大元,都有不得志读书人点破。
误以为岁币是以货币形式呈现,只是见识层次的局限。
据我所知,历史书上就有提到过岁币是商品,而非货币。
宝友,您当时考据,应该是直接略过了这些最基础的东西。
再有一点,这两个岁币,它们的质地,也不是白银和黄金啊,做一个成分鉴定就知道了……”
老男人正要说什么,外面市场突然一阵喧哗。
老男人是一个称职的围观群众,想去打听吧,可又不敢离开鉴定台,生怕传家之宝被掉包或者怎么样。
得亏有人嚷嚷着跑进了鉴宝斋,解决了他的选择性综合症
“小潘,刚才是不是有个二十五六岁男人,在你这里鉴定了两个大元宝,四个小元宝,几个袁大头?”
老男人抢答说“对,提着一个白色塑料袋,里头装着红色的鞋盒子!他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来人也不吊胃口“老惨了……抢红灯过马路,结果袋子破了,鞋盒掉出去正好被一辆土渣车整个压扁。
说是在这鉴定过,索要六十六万赔偿。
你们猜怎么着?
交警过来后定的他闯红灯全责,直接蒸发六十三万,当场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