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赢(1 / 2)

汉明 八无和尚 2412 字 2020-09-17

吴争出人意料地将战场指挥权交给了施琅。

他对施琅说,“此战败局已定……所以,你别怕打输,本王对你只有一个要求,打痛敌人,让他们在此战之后,想起今日之战,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如此,本王便记你一功。”

施琅默默抱拳一礼,出舱接替了吴争指挥。

……。

施琅的性格,其实不完全属于莽撞,恰恰相反,他属于闷骚型。

因为他的投效,郑森无法再象史书上那般杀他的父亲和兄弟。

郑森不敢,确实不敢。

连多尔衮都不敢轻易杀死沈致远和钱翘恭,郑森又怎么敢杀施琅的父兄呢?

不是吴争有多可怕,吴争最多力敌三、五鞑子,再多恐怕也是饮恨沙场的份。

但吴争背后,二十万北伐军就是最大的后盾。

北伐军的构成和编成,与此时的所有军队不同。

以营为壑,营是基本单位,并非作战单位。

营,可以是千人,也可以是万人,甚至数万人。

营,只是一个容器,装盛兵员的容器,它的主将是都指挥使。

都指挥使的主要职能,是练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一军统帅。

这不是吴争的首创,事实上,欧洲,特别是英吉利人,首先开创的是团的概念,与北伐军的营编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也不尽相同,吴争有了一定的改良。

北伐军真正的掌军者,是各卫指挥使,他们不参与练兵,却掌握着真正的军权。

曾经张国维、方国安等人提出过异议,认为这种方法会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从而使得战力大减,非善战者所不为。

但事实证明,吴争的改良是正确的。

之前的冷兵器战争,崇尚个人武勇,譬如古之无双吕布、关二爷等,他们就是贵族战争的典型代表,寻常人不用说能不能吃成他们的体态,就是寻觅象他们一样合适的兵器,恐怕倾家荡产都得不到。

那里的战争,就是有钱人的战争,普通民众只是挥旗吆喝的本份。

可如今的北伐军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就象是后世流水线生产出的产品。

一样的思想文化教育,一样的体能、战技训练,除了天生的体格,别的,没有什么不同。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被吴争以铁石勒碑,树立在军校大门处。

所以,北伐军能做到兵不挑将,将不挑兵。

这彻底颠覆了之前兵随将走,武将挟兵自重的天生缺陷。

这一路的北伐,证明了吴争的正确,方国安所率军校兵团,和陈胜所率原沥海卫,他们的汇合可谓水乳交融,完全找不出一丝小山头的味道来。

所以施琅虽然新附,可对舟山水师的掌控,却是得心应手的,因为士兵在乎的不是自己是不是施琅的嫡系,在乎的唯有施琅是不是舟山水师总兵(指挥使)。

施琅闷骚,说得是他的性格。

他喜欢标新立异,这在之前,受郑森不喜而被压制。

可现在,吴争虽然不信任他(这是明面上的事),但吴争确实给了他自主的权力。

当然,这权力吴争可以随时收回,也不象郑森处,一旦授以一支军队,那这支军队从此姓施。

如果施琅敢于临阵倒戈,那么有一点可以肯定,他麾下将士,必定哗变。

北伐军忠诚的对象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吴争为代表的大汉族利益。

其实这句话并不准确,原话是,北伐军忠诚的对象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利益。

吴争很贼,吴伯昌更“贼”,他偷梁换柱,加上一个的定义,那就是,以吴争为代表的大汉族利益,听起来并无区别,此时的大汉族利益就是国家利益,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