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感谢书友“先”投的月票。
岳小林是真不甘心,回到吴争身边,就表示着与战斗无缘,军功无望啊!
他迫切地希望敌人再来一波进攻,他发誓,这次定好好把握机会,打死百八十就撤,顺便将敌人引向南边。
有道是苦命的孩子天照应。
上天就象是听到了岳小林心中的祈祷,机会终于来了。
岳小林最后一刻得到斥侯禀报,由谷亭方向来了一队骑兵。
这消息让岳小林精神一振,急忙下令暂停撤退,让守军重新上墙,同时派出多路斥侯继续打探。
最后得到的消息是,一支约三千人的骑兵正向湖陵城而来,距离三十多里。
岳小林大喜,他担心来得敌军兵力太多,自己一口吃不下。
三千骑兵……能攻城吗?马踏城墙?就不怕崴了马蹄?
这不就是上天的恩赐吗?
岳小林立即下令戒备,同时继续令斥侯回探。
……。
三十多里,对于一支骑兵而言,这就是一柱香的时间。
岳小林恐怕怎么也料不到,这支骑兵,可不是普通骑兵,虽说只是轻甲骑兵,但它却是这个时代,仅有的纯火枪骑兵(明朝在一百多年前,辽东铁骑就有一支纯火枪骑兵,用的是三眼铳,射程很近,大概三十步距离,也无法进行二次装填,也就是一次性射击,之后,拎住枪管倒提当铁锤用,在那时无往而不胜)。
这支骑兵,自然是沈致远的枪骑,事实上,应该说是他与钱翘恭最初时的混合骑兵。
岳小林这下遇上强敌了,等于是一脚踹在了铁板上。
按理说,骑兵确实不擅长攻城,没有配备云梯,战马跃不上城墙,最多是袭扰,难以占领。
可问题是,从千年前,游骑诞生的那一刻起,游骑兵就可用飞射,来压制、杀伤城墙上的守军,不用说小小湖陵城了,就连三、四丈高的巨城,也无法防御游骑的箭矢。
因为游骑装备的是短弓,射程相对近些,四、五十步,可城墙再高,也没有四、五十步的高度吧?
游骑飞速通过城墙,方向与城墙平行,侧身向城墙上射箭,一旦形成齐射,守军就只有挨打的份,因为再好的神射手,也无法瞄准迅速移动的目标。
岳小林原本以为是普通骑兵,守军只要在城垛后射击,并辅虎蹲炮压制,就可以毫无伤亡地进行杀伤。
事实上,这支枪骑确实外表与清军普通骑兵一样,只是在马鞍两侧多了两个枪袋罢了,
于是,岳小林犯下了大错。
半个时辰,以添油战术将二千多守军不断增补上城墙的岳小林,在发现守军火枪、火炮根本无法压制城下飞驰的骑兵,而敌骑可以用火枪对城上守军进行大量杀伤时,终于明白,自己怕是犯大错了。
可这时,已经晚了。
岳小林的最大错误在于,他应该在发现敌人是枪骑兵的第一时间撤兵,因为骑兵一时无法攻破城门,岳小林有充裕的时间撤退,可惜他坐失了这个机会。
他还有另一次机会,那就是就算不撤,也该第一时间向南面沛县通报这一情况,但他也没有,直到半个时辰之后,城墙上伤亡已经超过八百人,几乎是守军的四成兵力,岳小林才意识到,凭他自己是不可能战胜这支骑兵的,这才派人向沛县急报,并求援。
但晚了。
沈致远自小就熟读兵书,也在吴争身边待了两年,深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其实在湖陵城下与守军交战的骑兵,仅有六百骑,敌骑以百人队,来回穿插于北门城下,形成了有大量骑兵进攻的态势,实际上,沈致远此时已率主力绕过湖陵城向南了。
也就是说,在岳小林还在往城墙上增兵时,沈致远已经率其主力兵临沛县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