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德拉一下子便掉到了叶修文挖的坑中,但还是有些不信的道“华夏的相面真的那么准吗?”
而此时,叶修文却笑道“不,不,想面术,不仅源于华夏,像西方也是有的。
在西方,相面之术可以追溯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试图根据面部特征来推断人的性格特征。
18世纪末,瑞士的诗人和相士拉瓦特尔将相术在欧洲发扬光大。达尔文当年欲登上“比格尔“号战舰开始考察之旅时,船长费兹洛伊差点因达尔文的鼻梁不够坚挺而拒绝他,因为他相信长这种鼻子的人是怕吃苦的。由此可见当时相面之术在欧洲的流行程度。
neaver“,翻译成为中文的意思,大概就是“人不可貌相“。
而中西方会有类似谚语流传于世,说明以貌取人是人类难以避免的通病,所以这些宝贵的训诫之言会代代流传。
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已经完成对陌生面孔的人格判断:此人是否有同情心、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有上进心、是否性格外向和是否有能力等,一旦这个印象形成就难以改变。并且,不同的人对同一张面孔的判断还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
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网络上进行了一次心理学实验,结果发现人们确实能发现某张面孔所隐藏的个性信息,并且达成共识。
196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招募了84名素未谋面的大学生,并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会面时间均不超过15分钟,并且不允许他们进行交谈,随后心理学家要求他们根据外表特征将同组的人在人格特征上进行分类。
采用的方法为同伴提名法,每名大学生要选出某个特征表现最显著的2~3名小组成员,和表现不显著的2~3名小组成员,比如,最热情的3个人以及最不热情的3个人。
研究人员发现,大学生对于小组成员的快速判断同实际的个性相符,特别是对外向、责任心和真诚这三种特征的评估更为准确。
然而,英国的研究人员指出,以上研究没有严格地控制混淆因素:参与者会根据更多的特征来进行判断,比如身体姿势、动作、服装,而非仅仅依靠面部特征。
于是,他们采用面孔照片重新做了以上实验,结果发现人们确实能够根据面部特征对一部分人格特征做出准确判断。
但是,这些特征都是一些极端特征,面部特征与人格特质的联系并不清晰。并且,相关的一些研究也均未报告出这种稳定的联系。从常识的角度,这点也易于理解:貌相老实的人未必就比面目狰狞的人更值得信赖,”
叶修文为摩尔·德拉解释,摩尔·德拉听的聚精会神。但是他还是有些不理解的道“虽然相面之术,东西方都存在着,但我还是不懂,如何能判断一个人的命运呢?”
摩尔·德拉问这句话,并不稀奇,而且原本他就对于叶修文抱有怀疑的态度。毕竟在他的眼中,叶修文是陌生的,而且有求于他。他觉得叶修文或许会说一些假话来欺骗他。
而摩尔·德拉的担忧、不信任,叶修文自然也很清楚,于是他便笑着继续说道“其实,人的面部就好像一个高深莫测的密码集成版,上面注明了一个人一生的富贵荣辱,每个部位例如头发、额头、眼眉、眼睛、鼻子、嘴、下颚等等,虽然是遗传了父母的因子,但这一切一切就像一个没经解码的资料库,如果对相面术有所研究就可以通过这种种的数据解开未来之路。
人的命运是由天定的,天意怎样,必然在身体上表现出来。只要看骨骼相貌,就能知道其人的命运,例如经传中记载,黄帝威严像龙,颛顼额阔如盾牌,帝喾的牙齿成片,帝尧的眉生八色,帝舜的眼睛有双瞳仁,大禹的耳朵有三个大窟窿,成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