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章 韩王的秦国十日游(3 / 4)

“那现在为什么看不到了呢?”

“因为...我们不会制作。”

赵括摇了摇头,没有纠结于木鸟,他继续说道:“如今的竹简,太过笨重,我听闻,可以用树皮,麻等物品制作出更加便捷的东西,用来书写,可是我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做的,故而想要跟二三子请教。”,赵括将自己能想到的一些发明物都说给了这些墨者们,并且认真的说道:“我想请二三子帮助我,做出这些东西来。”

“无论是原料,是人手,还是其他什么,我都可以全力帮忙。”

赵括说的很诚恳,不像是为了挖苦墨者,也不像是要为难他们...墨者们面面相觑,只有秦墨认真的说道:“我们一定会完成您的吩咐。”,赵括摇着头,又说道:“我不是吩咐,我是请求...我所说的这些东西,除却墨者,是没有人可以帮忙做出来的,自从墨子逝世之后,无论是在科技研发,还是在学术思想上,墨家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

“何况墨家在国内,只是帮助制作各类工具,这些工具,其他匠人也能做出来,君王将墨者们当作简单的匠人,这是不对的,我心里的墨者,不只是能做出完善的机械,而且是能研发出更先进的机械,能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便于百姓,便于国家,若是墨家能够不断的研发出各种有用的东西,各国的君王是否会更加的重视墨家呢?”

“是否会资助墨家,甚至是为墨者提供一个地方,提供原料,提供人手,来让墨者们为自己研发出更先进的东西,来形成对外的科技优势呢?”

“这种先进也不只是在器械上,墨子的成就,在数学,力,光等方面,这种研发,可以是在任何一种领域,哪怕是做出了一个全新的饭菜,培育出一种全新的果实,这也是可以的,墨子曾说:学术的意义在于对国家的帮助上。楚墨拿着剑在乡野游荡,齐墨去找贵者辩论,秦墨在秦国担任匠人,怎么样才是对国家最有用的学说呢?”

除却韩非,没有人知道赵括跟墨者们说了什么,他们只知道,墨者们走出学室的时候,显得有些沉默,他们之间原先的那种矛盾,几乎也减少了很多,有几个齐墨离去了,而其余墨者都没有离开,他们就在学室之外住了下来,整日游荡在外,有的伐木,有的打铁,让人完全看不透他们在做什么。

当然,他们三家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在闲暇时日里,还是能听到他们三派在争吵。

马服乡里,各派的学者们互相探讨着,或者一同用食,争吵。儒家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邯郸,浩浩荡荡的儒者们,围绕在一架牛车的周围,荀子不愿意跟这些人一同进去,他让众人先前往马服,只是留下了一个弟子驾车,便慢悠悠的打量着自己的家乡,不急不慢的朝着马服赶去。

荀子对于自己的家乡,还是有着别样的情感,自从他上次离开之后,赵国又变得有些不同了,他看到那些百姓们脸上的笑容,看到了那些酷似秦国的官吏们,正在乡野里忙碌着,这一切,都让荀子那么的开心。他对驾车的弟子说道:“斯..我常因为自己对赵国没有什么贡献而自责,如今,我更是为这件事而愧疚。”

“老师的贡献在于全天下,不只是在赵国。”

“我连为这片生育我的土地都没有能做出什么贡献,又怎么敢提对天下的贡献呢?”,荀子摇着头,他忽然说道:“请你记住,我所教授给你的学问,是可以治理天下的学问,一个人知道了更多的道理,他当然能改变自己恶劣的性格,转变为圣人,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有的人只是掌握了治国能力,却并没有去学习任何施展能力的品德,故而贡献少于他所造成的危害...”

“我所说的学习,不只是学习本领,更是一种对自身的弥补,对个体的完善,若是做不到这一点,纵然有再大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