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进攻就遭到了清军猛烈的炮火轰击。
天津毕竟是京畿门户。清军在此布下了重兵也是理所当然。
郑经准备不充分,碰了一鼻子的灰。
但他又不甘心就此作罢,并没有下令水师撤离,而是准备发起二次攻势。
作为跟在郑经身边的大将,甘辉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建议。
明军水师此番的任务是给清军施压,从而迫使清军调动更多军队来天津,给明军正面战场缓解压力。
所以郑经只要持续的给天津施压就好,并不一定要急着拿下天津卫。
郑经仔细一想似乎确实是这个道理。
之前是他太过上头了。
施压可比总攻的压力小的多。
明军有的是炮火,只要完成火力压制让清军喘不过气来就是。
而且这种持续性的压制下清军也很容易失误。
一旦失误,明军抓住失误点就很容易乘胜登陆。
当然,郑经也没有忘了四处散步消息就说明军主力已经进军京畿,不日就可光复京师。
舆论的影响力还是很重要的。只要抓住了这点,明军的推进速度将会更快一些。
至于辽东区域,郑经暂时还不想涉及。
这倒不是他认为辽东不重要,而是觉得眼下当务之急是拿下京畿。
这样即便鞑子退到辽东,以明军水师的能力也可以及时覆盖辽东。
而如果眼下就分兵去辽东致使京畿久久不能拿下,对于整个战局是不利的。
郑经很清楚自己此刻扮演的角色。
他并不是一个终结者,而是一个配合者。
该出风头的时候出风头,不该出风头的时候决不能抢风头。
只希望明军主力在正面战场上可以推进的更顺利些吧。
...
...
清廷明里暗里的表示让八旗各旗旗主纷纷打起了自己的小心思。
明眼人都知道京畿多半是守不住了,被攻克只是时间问题。
太皇太后有意将八旗主力和旗人全部迁到关外去,这种时候积极配合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一味死守只会落得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遏必隆和索尼作为此事的筹办者深知劝的那些遗老顽固们点头是件难事。
故而他们也不愿意多费唇舌,而是以自己为表率,首先将自己家族的财产往关外转移。
他们相信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看到朝中重臣都开始埋退路,这些遗老们的心思肯定也会松动。
只要有第一个遗老开始松动就会有第二人跟上。
只要有第二人就会有第三个人。
长此以往,这些冥顽不灵的遗老们肯定会选择随大流。
到了那时,最难做的工作便做通了。
眼下的大清早已不是十几年去的大清了,决不能好面子。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才是首要需要做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