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无处不在(1 / 2)

就像杨锦夏说的那样,锦绣集团的弱点太明显,投资得比较分散,能做到控股的企业并不多。在几个主要的行业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却缺乏真正的力量。

陈旭曾经问过她,为什么控股的企业这么少。她说并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想要得到一家公司的控制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创业团队绝不会愿意丢失控股权,那些能将公司做大的创始者,绝不是省油的灯,而且往往都比较强势,对于投资者极为警惕。

杨锦夏之前就做过类似的尝试,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一旦锦绣投资有所动作,公司的管理层就会联合其他股东,破坏她的行动。

只要没有控股,锦绣集团能做到的,就是对公司的计划施加一定的影响而已。像是说服三家手机公司采用陈旭的输入法作为内置的输入法,实际上她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作为利益交换。

而且,锦绣集团跟别的投资公司截然不同,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杨锦夏一个人的公司,决策都是出自于她一个人,公司所有的员工,都是围绕着她的命令来实行的。

如果有人要对付锦绣集团,只需要针对她一个人就行了。

现在,她打算自己成立一家实体公司,而且做的,还是国内算是刚刚起步的高新科技行业,一定会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只要能做大做强,她就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

毕竟,天下苦某家公司久矣,就等着国内在闪存颗粒的技术实现突破,到时候就能够降一波价。

陈旭觉得是时候跟她谈一谈事业规划的问题了,问道,“接下来呢,你还有什么计划?”

杨锦夏说,“芯片和手机。”

陈旭并不觉得惊讶,她都想着做闪存颗粒了,做芯片和手机又有什么出奇。手机市场太大了,有实力的产商,肯定都想着分一杯羹。

在手机整个产业链里,越是下游,利润越高,就是手机厂商。某通再牛叉,不管是利润还是营业额,都被水果手机吊打。

再往上一层的芯片架构这一块,营收甚至只有某通的零头。

陈旭也考虑过自己来做这个手机,可是经营这样的企业,太耗费精力的。就算他能拿出超越时代的产品,想要占领市场,也要花好几年的工夫。

再整合整个工业链条,没有十年八年都搞不来。设备需要更新换代,人员需要培训,这些,都要时间。不是图纸画出来就行了。

如果他将精力放在提升基础学科上面,说不定芯片产业都进入全新的时代了。到时候,各种电子产品的性能都可以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两相比较,陈旭觉得自己的境界应该放得更高一点,所以放弃了做手机的想法,决心以一己之力,推动整个芯片产业的更新换代。这可是国内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况且,如今的国际形势感觉很不妙,他可不想真的打起来了。

几次梦境都是关于人类的战争之后的场景,让他印象深刻,同时心有余悸。

这个时候,出现新的工业革|命,应该能缓解经济形势。前提是由国内来主导。退一万步说,就算真的撕破脸,他也希望国内能赢。

所以,陈旭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听到杨锦夏想进军芯片和手机行业,他自然是举双手赞成。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对于她的能力,他没有丝毫的怀疑。

杨锦夏问,“你呢,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等数据中心建好再说,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做研发就太慢了。最好能搞来几台最先进的机床。”陈旭说道。

杨锦夏点点头,说,“机床的话,我试着想想办法。”

搞科研,不可能无中生有,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必然会引起别人的怀疑。该买的设备要买,该做的实验也不能少